《聖經季刊 1》創刊號2001年 6月
「現代人的福音」邁向新里程–聖經季刊
總幹事/賴俊明
正當二十一世紀新的開始,原季刊「現代人的福音」以嶄新的面貌「聖經季刊」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有其積極的時代意義。
首先,我們藉此季刊再次宣示聖經公會設立的宗旨。聖經公會成立的目的在出版、翻譯各種語言的聖經,讓台灣每一個族群皆能以自己的母語來研讀上帝的話語。
因此,我們將在此刊物中,報導本會在台灣所從事各種語言的聖經翻譯事工之進展、問題與意義。本會是台灣唯一從事聖經翻譯的福音機構,四十五年來在中文、台語、客語和台灣原住民語聖經翻譯的過程中,累積了許多譯經的寶貴經驗。在從事譯經的歷程中,本會也發現了許多族群文化、教會傳統、聖經詮釋與各種語言譯經的微妙互動關係。這些珍貴的經驗和資料,本會將藉此刊物陸續地報導給諸位讀者,以分享聖經佳餚。
其次,許多讀者常來信反應,自己擁有好幾種版本的聖經,但卻對聖經望而生畏,因為厚厚一本偌大的聖經不知從何讀起,而其中又有許多艱澀難懂的經文。
針對這方面,本會已特約一些聖經學者和牧者,就聖經的內容做系統性又深入淺出的介紹;同時為幫助讀者讀聖經既有興趣又有心得,我們盡量以簡單有趣的方式處理,而非以專業術語充塞。
另我們也將介紹一些已出版的解經、研經書籍材料,以幫助讀者靈修或研經。書名、內容概要與書價將一一詳列,使讀者可透過本會,以優惠價購得這些書籍。
「聖經公會」是專門從事聖經工作的機構,所以也將盡全力解析聖經中的疑難經文,提出各派別的解說立場以供讀者參考。
最後,我們更呼籲讀者把您個人的生活、學習、為人、處事、就職等受到聖經教導的層面,或聖經如何影響您一生的經歷,寫成個人的見證,投稿在本刊上,我們熱誠地歡迎並期待「聖經季刊」成為您分享的園地。在這方面我們已收集了家庭主婦、學生與老師、上班族、工廠員工、大學教授、政治人物等「聖經與我」的見證集,期能拋磚引玉,引起更多讀者的迴響。
但願這本重新出發的「現代人的福音—聖經季刊」能帶給讀者心靈的饗宴,並由它獲得從神而來的力量,生活得充實,生命更豐盛。
你手上拿的是哪一本《和合本》呢?
黃錫木
你手上拿的是哪一本《和合本》呢?這個問題每一位信徒,特別是教牧同工都應該關注。
自十六世紀起,隨著啟蒙時期和宗教改革時期所帶來對(原文)聖經的興趣,出版聖經變為相當光榮的事業。由於當時的原文聖經版本尚有待改善,在每一次再版時,出版商都會應學者(主編)的要求作出相當大規模的修改。任何瞭解出版的人都知道,這是虧本生意,但出版商本著尊重學術研究和服事教會的精神,仍繼續進行。今天情況略有改觀,聖經出版,特別是沒有參與聖經翻譯的聖經出版,不單只是無形的光榮,金錢的「光」也是相當實際的。在英語世界,每年出版商都出版許多聖經,我相信這不純是異象罷,而是要分享這bestseller的最best一部分!
《和合本》(新約:1906年;舊約:1919年)面世至今這幾十年裡,雖然有十多部其他中文聖經譯本面世,但《和合本》的地位依然不變。而作為聯合聖經公會屬下會員的香港聖經公會,一直是出版《和合本》的官方出版商。《和合本》的商業價值是毋庸多言的,由於1988年出版的《新標點和合本》改動了《和合本》的標點、分段、地名,有些出版商就競相效尤,以原初的《和合本》為基礎——背後當然假設原初《和合本》的版權已經期滿——自行出版其新標點的《和合本》。今天在港台兩岸就至少有五個不同標點的《和合本》版本流通,計劃中的還有幾個,且有無數個電子版《和合本》在網路上任人下載。雖然這些不同版本的《和合本》的差異並不影響文意,但對於教會合一、信徒的讀經生活等方面,的確會構成混亂。每一本聖經都標明是《和合本》,究竟哪一本才是真的《和合本》呢?
學術界和商界都不應該有「不可進入的領域」,所謂「不熟就不應做」的觀點,只反映主流派的霸權思想而已;在民主和開放的社會裡,任何人都可以做他想做的正當事情,成功與否,由市場和素質來判定。出版界也是一樣。理論上,任何出版商都可以出版聖經,我們也巴不得有更多出版商願意翻譯聖經。然而問題是:很多出版商既不投資做聖經翻譯,卻想分享聖經出版和銷售的回報。為錢不是甚麼不正當的動機,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從某軟件或網上匯出《新標點合和本》的文本,東一改、西一改,不花三、四個月就推出自己的《和合本》!且不談甚麼版權或商業道德的問題,素質如何獲得保證才是我們最關心的。究竟這東一改、西一改是基於甚麼原則呢?為了要避免與《新標點和合本》相同,就可以這樣改嗎?這跟舊約士師時代的「各人任意而行」有何分別?
這些《和合本》的素質有誰可以保證呢?
宗教經典的素質不是人人都可以鑑定的,洋洋近一百萬字的《和合本》,要鑑定其素質,談何容易。一般人若不是以傳統為出發點,就是「跟大隊」;在某程度上,二者都還算是頗為安全的做法。要緊的是,信徒切忌單憑精緻的包裝及印有《和合本》的字樣來選購聖經——天曉得,連耶和華見證人的聖經《新世界譯本》都使用了《和合本》啊!此外,出版商的字號和學術地位亦可作為鑑定的標準之一。1990年,全世界的主要聖經翻譯機構(包括聯合聖經公會和國際聖經協會)成立了「聖經翻譯社聯盟」(Forum of Bible Agencies),除了加強翻譯工作上的合作和默契外,就是要確保翻譯的素質。這些機構對其會員聖經公/協會的翻譯人員或顧問都有一定的學術要求,因此,這組織的成員出版社所出版的聖經就是一項最客觀的保證。
儘管原初《和合本》的文本已經不存在版權問題,但這並不表示出版商就可以對其任意修改。為著信徒的讀經生活和尊重《和合本》,我誠心向各出版商忠告,在考慮出版各自的《和合本》時,請盡量使用一套劃一的專有名詞詞彙,即《和合本》或《新標點和合本》,而不要另起爐灶,自成一體。
最後,談到修訂《和合本》的工作,既然聯合聖經公會有其歷史上的優先權,而這工作亦是最早由他們展開的,為了教會合一和信徒的好處,其他出版商不應該再自行修訂,而是應該扮演監察(包括素質和出版進度)的角色。其他出版商要做,就乾脆投資做一本新的譯本罷;翻譯聖經而非僅出版聖經,才有更大的光榮!
本文節錄自2000/10/9香港時代論壇680期,得作者同意轉載,謹此致謝。
作者黃錫木博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古典文學(古希臘文和拉丁文)文學士,美國惠斯敏特神學院聖經研究碩士及神學碩士,南非普勒陀利亞大學希臘文系文學博士。現任香港國際聖經協會聖經研究及出版總監。
舊約聖經如何形成
彭國瑋
當我們問任何一本書如何到達我們手中,基本上我們是在問兩個問題:第一、這本書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當這本書形成之後,它是如何傳遞到我們手中?聖經也一樣,因此,在往後一系列的討論當中,我們要先談聖經的形成,之後再談聖經的傳遞。
聖經的形成
我們今天有的聖經包含舊約和新約,舊約有卅九卷,新約有廿七卷,總共合起來六十六卷。這六十六卷聖經是由許多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寫成的。因此,當我們談到聖經如何形成時,牽涉到兩個問題:(1)這些分別的經典是在何時何地寫成的;(2) 這些分別的經卷,是在什麼時候匯集成一本書,成為今天我們手中這本聖經。對於這兩個問題,舊約的情形與新約非常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把舊約跟新約分開來討論。
聖經的形成:舊約聖經的形成
舊約的各卷經卷是何時寫成的呢?而舊約的經卷又是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呢?從今天現存的資料當中我們必須坦白地說,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實在沒有令人滿意的完整答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舊約聖經卅九卷所涵蓋的時間,即使不算創世記前十一章的部分,至少也有一千年的時間。我們今天並沒有太多旁證幫助我們去確定這些書卷的成書年代,所能依據的往往是這些經卷當中本身的歷史資料。根據這些歷史資料,我們頂多能夠粗略確定大部分先知書可能的成書年代,部分詩篇的寫作年代,晚期歷史書(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以及歷代志上下)的可能寫作年代。這些可以粗略確認年代的經卷,成書的年代有的可以回溯到王國時期的開始(也就是主前一千年左右),有的晚到被擄歸回之後(也就是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因此成書的過程,至少包括了五、六百年的時間,而實際的過程,可能更為久遠。至於五經、早期歷史書、或者詩歌智慧書中的約伯記,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其確實的寫作年代。
對於舊約的各卷書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我們同樣無法有確切的答案。透過聖經考古的發現與舊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的發展,我們頂多能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應該已經存在了一份希伯來聖經經卷,內容與我們今天的舊約聖經非常類似。換句話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舊約的正典已經隱然成形。
這種答案好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是如果我們比較東方最古老的文明—中國—的情形,就會發現我們並不需要感到抱歉。中國最古老作品當中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同樣也是成書年代不可考,我們知道的頂多是到了主前五百年左右,孔子曾經編修過這六經。將這個年代對照以色列人的歷史,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2-21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於主前587年亡於巴比倫帝國,一直要到主前538年猶太人開始分批歸回聖地,由孔子修訂定稿的六經,時間是在猶太人開始被擄歸回之後,而舊約聖經可以粗略確定年代的經卷更早,可以回溯到南北國亡國以前,比孔子的六經要早250-300年以上。這樣看來,舊約早期書卷的成書年代無從確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簡言之,舊約聖經的各書卷的寫作,是一個古遠又漫長的歷史,對於這些書卷寫成的日期,因為年代古遠的關係,我們無法擁有確切的資料,但是從這些書卷的內容來看,這些書卷個別的成書,可能是從主前一千年或者更早開始,一直延續到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在這之後,這些書卷經過一個集結的過程,到了主前三、四世紀的時候,也就是主前200多到300多年左右,一份類似今天的舊約正典的書卷應該已經存在,而這正是舊約聖經傳遞的開始。
(本文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聖經翻譯顧問)
如何讀經
如何讀經
張德麟
筆者帶領查經班相當長久一段時間,也在台灣神學院開「查經法」一課。以下幾種方法,是我在實際運用、教學時都深得幫助的方法,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一、 修飾的讀經法:
所謂靈修式的讀經法,意思是說,當我讀經時,不需任何參考資料。讀的懂得地方,感謝著領受,並實踐在生活之中;讀不懂的地方,暫時跳過去,不必強解。這就是靈修式的讀法。
這種方法幫助眾多的基督徒。例如,救世軍的卜威廉(William Booth)常說:「當我們看見別人的需要,發現有人挨餓,有人衣不蔽體……我們對這些人能夠幫多少就幫多少,這是我們的責任。」卜威廉以及他的跟隨者在社會關懷上是出了名的。這項美好的傳統是建立在卜威廉銘記「五餅二魚」的故事中耶穌講的話:「你們給他們吃。」(太十四:16)卜威廉沒探討「五餅二魚」這神蹟如何可能,也沒探討耶穌教導人時,人那麼多怎能聽得清楚。他只單純地接受「你們給他們吃」所帶出來的信息:當別人有需要時,基督徒必須盡一切力量去幫補。這個簡單的查經法使一個教派建立了可貴的屬靈傳統。
二、 版本對照法
查經時,如果有眾多的版本以資對照,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一項很好的查經法。
以中文譯本為例,目前常用的有和合本(1919)、思高譯本(1968)、現代中文譯本(1975)、新譯本(1992)。
我們單單拿其中的和合本與現代中文譯本對照,就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困惑。
(一)更清楚明白經義。例如,和合本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十一節譯為:「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現代中文譯本則譯作:「重要的是:在主裡,男女互相依賴,彼此需要。」現代中文譯本這種「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的譯法讓我們更明白經義。(二)了解由「經文鑑別學」所帶來的翻譯差異。例如現代中文譯本在馬太福音六章十三節處並未翻出「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屬於你,直到永遠。阿們。」這是反映出經文鑑別學的學者認定這段話出現在較晚的手抄本,較不可靠。現代中文譯本的譯者嚴謹依循這個研究成果,所以跟和合本有不同的翻譯。(三)版本對照法亦可反映出當時當地的文化背景。例如路加福音十六章二十二至二十三兩節記載拉撒路的故事。和
合本譯為:「…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這段話中的「懷裡」是直譯。原來在猶太人宴請賓客時,那位最受主人敬重的客人通常被安置在他的右邊。這個位置,猶太人稱為「主人懷裡」的席位,為了避免不熟悉希伯來背景的人誤解,現代中文譯本在此將「懷裡」譯為「身邊」。兩相對照,更讓人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
三、 注意原文、背景
在帶查經班的過程中,這是最花時間的一種方法,但這也是解讀經義所不能不具備的方法。簡單舉一個例證。
柏拉圖的世界觀是兩層的:天上的、地上的。天上的是真實的;地上的則只是影像。他說:「創造主先照著一個永恆不變的模樣去創造和設計。眼前的世界只不過是一個複製品而已。」希伯來書的作者借用了他的哲學架構來說明信仰,「這些祭司所做的不過是天上聖幕的副本和影像」(現代中文譯本八:5)「法律並不是真事物的完整和確實的模型,只是將來美好事物的影子。」(十:1)這些句子我們唯有從柏拉圖哲學切入,才能得妥恰的詮釋。此外,經文的背景還有歷史的、文化的…這不是短短一篇文章所能處理的。至於了解原文的重要性,目前的華人教會已比五、六0年代更能肯定讀原文的重要性。基本上,舊約用希伯來文,新約用希臘文,在翻成中文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很難對翻。而那難以對翻之處,有時正是經文的神髓,所以了解原文是必要的。
四、 留意經文的上下文
讀經應在經文的脈絡中讀。例如腓立比書三章七節:「我一向認為有盈利的,現在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把這些看做虧損。」(現代中文譯本)這句話我們如果獨立起來讀,是什麼東西以前保羅覺得「有盈利」,現在卻覺得「虧損」?我們會猜是名、利、學位、金錢…。但如果我們從第四節讀至第九節,我們會發現,保羅所指的是:以往以往想憑守律法得救以及想靠行善與神和好所下的苦功夫。保羅說,「我把這些看做虧損」。
歷史中所傳承下來好的讀經法當然不只這些。但如果我們善用其
中任何一個方法,禱告著讀經,上帝必然會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祂
話語中的精義。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台灣神學院兼任副教授,「新使者」雜誌總編輯)
聖經與老人
胡茂生
公元2000年10月10日,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發表,得獎的日、美、俄六位學者都是高齡者;12月10日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公佈和平獎,得主的亞洲人韓國總統金大中也是76歲的老人;還有文學獎得主1987年逃離大陸的中國作家高行健也是人生歷練豐富的老大人。不但國外有這樣的例子,國內也有。馬偕醫院前院長羅慧夫醫師在1999年得李登輝總統獲頒外籍人士最高榮譽「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也是72歲的高齡者。
舊約聖經39卷,新約聖經27卷的作者大部份是高齡者,他們受到上帝的靈的感動,寫出上帝話語的結晶。約伯記12:12這樣說:「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這是約三千多年前所講的話,到第三個千禧年一樣適用。不過,老年人也有他的困難。人世間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場,處在不同環境,所見、想法、作法、看法、觀念都不一樣;但生老病死之過程,全人類百分之百不能免。詩篇71篇是一篇老年人的祈禱詩,第九節說:「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第十八節說:「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這是老年人在祈求上帝的保護和照顧,一種發自內心徹底
的祈求。
營造健康、長壽又快樂的人生
箴言16:31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如何營造健康、長壽又快樂的人生?聽聽幾個名人的看法。瑞士宗教哲學家、法律家Hilty Carl講解幸福論,認為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幸福,應該要做到以下四點:1. 保持健康,2. 確立價值觀,3. 終生有工作,4. 有幸福的家庭婚姻生活。奧國的心理分析大師Freud Sigmund則強調一個人要終生學習,並安排旅遊,因為透過旅遊可以開闊眼界,發現新的自己,而獲得不一樣的世界觀;活到老、學到老,自我成長,不成為井底之蛙。
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主張基督徒必須一手拿
聖經,一手拿報紙,將每日生活建造在上帝的話語上。六朝宋文人劉義慶則說:「三日不讀書言語無味。」即使年紀大,亦必須本著慇勤好學不倦的精神,大量閱讀各種書籍,明瞭國際現勢變化,掌握全球主流資訊。在現今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E世代、I世代、新新人類的時代,更是如此。切記,停止學習之日就是開始衰老之時。不論年紀有多大,要盡量參加展覽會、靈修會、演講會,而且要盡量坐前排,才能專注而有果效。
放棄慾望、熱愛人生、多感恩
聖經教導我們用喜樂來面對人生。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試想,骨頭枯乾的結果如何?一定很慘。其實,「煩惱無路用,打算卡要緊」,光坐在那裡煩惱一點也不能解決問題。箴言15:13又說:「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裏憂愁,靈被損傷。」的確,微笑是生命的活泉,微笑能創造你的幸福。如何才能有這樣的喜樂呢?首先,要放棄一些纏累我們的慾望。蘇格拉底說,「我只有最簡單之慾望,此時最接近上帝,也最容易快樂。」其次,我們必須打出信心牌、愛心牌。「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不要太計較,也不可有嫉妒怨恨的心,這些雖然針對別人,到最後卻是傷害自己。
美國有一位精神科醫生說:「人生要像十字架的模型,往上要敬神,往下要愛人,左方有工作,右方有遊戲(旅遊或休閒)。」這樣才是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老境
摩西死的時候年120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正如申命記33:25所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
力量也必如何。」如果與神相交、與神同行,老人特有的深刻的孤單感得到醫治,就會變成希望和感謝的人生。由於長久的人生經驗,更能體會到青年、壯年所沒有的圓熟深刻的信仰所帶來的歡喜;此時老人特有的神的祝福就會顯現。聖經當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100歲得子的亞伯拉罕,90歲得到聖靈啟示的使徒約翰,還有充滿光輝的福音使徒保羅,他早年迫害基督徒,後來到小亞細亞各地以及歐洲大陸傳福音、建設教會,留有大量書信,最後殉教死於監獄。羅馬書14:8:「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本文作者胡茂生牧師,現年76歲,台灣神學院神學士,美國加州神學大學榮譽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台北南門長老教會榮譽牧師,聖經公會董事)
本文可用於小組查經,歡迎轉載。
討論與分享:
- 你打算如何安排退休後的生活?你覺得現在就應該略有規劃嗎?為什麼?
- 面對高齡人口的增加,你認為社會應該如何照顧、敬重老人?
- 身為一個高齡者,你的感想如何?要如何過充實又有意義的生活?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
蕭麗君口述
梁望惠記錄
我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母親在生下我之後就離家出走了,父親並不顧家,年幼的我由奶奶照顧。由於家境貧寒,劈柴、挑水等粗重的工作都不能免。13歲的時候,父親再娶,原以為從此可以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生活,沒想到繼母和奶奶合不來,家裡整天爭吵,我就往外發展。17歲時認識一個男人,他對我很好,常常買好東西給我吃,又買新衣服給我穿,很快地我就墮入愛河,跟他同居。不久,我懷孕了,他本來要我墮胎,但在我的堅持下,我們結了婚。我一直渴望有一個穩定的家庭生活,沒想到這個婚姻只維持了三年,我的先生又愛上了另一個女孩。當時我的孩子才三歲,為了生活,我只好去上班。
我在夜總會工作,因為那裡不要求學歷高,待遇又不錯。在那裡我學會了抽菸、喝酒、賭博,因此賺的錢雖然多,花得也快。有一次一個愛慕我卻被我拒絕的酒客半夜來找我,他往我臉部砍了十幾刀,又撥熱水,使我眼睛幾乎瞎了。當時的我,面對可能來臨的死亡感到很恐怖,一直喊救命。我被送到醫院,醫生動了許多次手術,要從我的腳部取皮肉來補在臉上,總是不成功。後來,醫生決定從我的手肘取肉。被推進手術室之前,有一位護士對我說:「麗君,只有耶穌能幫助你,我為你禱告好嗎?」我心想,什麼神明我都拜了,多一個耶穌保佑也不錯。於是跟那位護士一起禱告。沒想到,那一次的手術很成功,而且我的手雖然割下一塊肉,也不會痛。
在醫院療養的我,沒有任何人照顧,感到非常孤單,連孩子也不認我這個被毀了容的母親。我想過自殺,但沒勇氣,萬一自殺沒成功,豈不是更痛苦?我已經受夠了,不能再承擔更多的痛。在心情極其難過的時候,我拿起那護士送我的福音單張,上面印有詩篇34: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這句話吸引了我。我向上帝陳述我傷痛到底的心,請他來靠近我。奇妙的是,禱告過後我感到非常平靜。沒多久,我就接受主,成為一個基督徒。後來醫院的護士長勸我後母,讓我回家過年。我的父母都接納了我,他們對我說:「麗君,無論如何,你總是我們家的人。耶穌的愛能改變人,我漸漸學會饒恕父親、殺我的兇手,還有我的前夫,因為我自己也是罪人,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過,鄰居有人知道我會賭博,就來邀我。他們說,三缺一,要我參加。你們知道,會賭博的人都是很會手癢的,我也不例外,雖然信了主,還是受不了誘惑。這時,詩篇1:1幫助了我:「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想到這一節上帝的話,我就不敢去賭博。抽菸也是,靠上帝的力量戒掉了。
動過23次手術的我,現在雖然沒有端正的五官,但是活得很快樂。我常勸那些想要自殺的人,先把他們的五官捐給我再去死。真的,有正常的臉就要感謝。我呢,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有上帝同在,感覺活著真好。就像哥林多後書5:17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感謝主﹗這次能夠來到台灣有半年的時間,和「傳神」一起配搭各樣的關懷工作,藉著「傳神」為我拍攝的福音寫真見證錄影帶「活著真好」,幫助了許多陷在痛苦絕望的人;而因著「傳神」安排我到各處分享見證,更讓我有機會參與「傳神希望線」(免付費關懷專線080-00-9195)的關懷服務,盼望能夠以自己的經歷,走入社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