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之間
宋泉盛
古代希臘有位思想家說,「你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乍聽起來很奇怪,剛才踏進這條河流,現在又踏進去,應該還是同一條河流啊?經過一番思考,原來河流的水不斷地流,當再踏進去時,剛才的水已經流過去,現在的水是新的水而不是剛才的水。聽起來有點玩弄玄虛,但稍微想一想,不是很有道理嗎?這就是說宇宙人生最根本的原理,最基本的事實,不外乎是『變』。沒有人能否認,我們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裏面。
外在的世界經常在變,我們的外形也在變,從嬰孩時期經過童年一直到老年,沒有一時不在變的。我們的外形不斷在變,那麼我們的內心世界是不是也在變,並且越變越豐富充實?丹麥作家安徒生寫過一個童話故事 – 「醜小鴨」,大家都對這個故事很熟悉,四處遭人取笑的醜小鴨長大後變成了人人讚嘆的天鵝。當我們仔細吟味這故事後,也許會發覺它與詩篇第一百三十八篇,與其內在意義上有一脈相通的地方。
我被患難圍困
詩篇一百三十八篇的作者遭遇到的困難不是一言半語可以講完的。也許是為了這個緣故,他到了最後才這樣說:「我被患難圍困,你卻保守我安全。你擊打狂怒的仇敵,用你的力量救了我。」(詩138:7)『狂怒的仇敵』是失去理性的仇敵,不講情也不講理,非致人於死地決不罷休;這樣的對手就很難纏了,簡直沒辦法對付。為什麼他的仇敵這樣不講理?這樣逼人太甚?詩人沒有透露一點訊息。
但從這首詩來看,詩人本身一定是個不隨波逐流,不與有權有勢的人物狼狽為奸的人。從世人的眼光來看,他是個異類,甚至是個不識抬舉的傻瓜。但他在第六節中道出內心的確信:「上主至尊無上,但他看顧卑微的人;狂傲的人無法在他面前藏匿。」(詩138:6)詩人被狂妄的仇敵圍困時,能堅決地說:上帝「看顧卑微的人」,因為這是信仰的真諦,信心的真理,是不會變的。
不變的愛
在文章開頭我們強調,人生不斷地變化,是生生不息千變萬化的。但是有一樣東西應該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上帝的愛。倘若上帝的愛也像天地萬物變化無窮,也像人的心不可捉摸,人怎麼信靠他?上帝若在瞬息萬變的宇宙中變化無常的話,那祂怎麼靠得住呢?詩人也是這樣相信,於是他禱告說:「我面向你的聖所下拜,我頌讚你的名;因為你信實,有不變的愛,你顯明你的名和應許超越一切。」(詩138:2)
但是我們的經驗是不是常常告訴我們,信心是一回事,實在的情形是另外一回事?詩人不也是患難圍困,被狂妄的仇敵攻擊?這樣,「上帝有不變的愛」不是變成了空洞的宗教口頭禪嗎?我們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但是「上帝有不變的愛」這信仰的大前提並非承諾我們不會遭遇到困難,也非保證我們不會受到惡人的當面攻擊,或遭人扯後腿。
讓我們回想一下那醜小鴨吧。跟牠的鴨子兄弟姊妹在一起,牠看起來很不起眼,是不像樣的,不但其它的鴨子這樣看牠,牠也這樣看自己。但是環境怎樣惡劣,難受,也不能改變牠與生俱來是天鵝的事實,只要等到適當的時機和不同的環境,事情的真相就會顯露出來。牠們,包括牠自己,都沒有想到,牠裏面是一隻美麗的天鵝,這就是這童話故事的寓意所在。
詩人是不是也有點像這隻醜小鴨,頓悟到自己本來就是天鵝。他原來是很驚慌的,覺得他「被患難圍困」,因為他的仇敵非常狂妄,讓他提心吊膽,害怕生命會遇到威脅。他也許曾經懷疑上帝對他的愛改變了,已經不保護他了。但是他現在曉悟,在不同的時候和環境,上帝用不同的方法保護、帶領他。這是一種頓悟與覺醒,因此他不禁向上帝說:「上主啊,我一心感謝你;我在諸神面前歌頌你。我面向你的聖所下拜,我頌讚你的名;因為你信實,有不變的愛,你顯明你的名和應許超越一切。」(詩138:1-2)
「上帝,你有不變的愛!」在萬事如意的時候這樣說沒什麼特別,誰都會這樣說,沒什麼稀奇。但是被狂妄的敵人圍困的時候,還能這樣說就很不平常了,很值得我們感嘆了。當一個人覺得上帝不愛他,並認為上帝處處與他作對,突然曉悟到上帝不變之愛,不是真的就如同醜小鴨發現自己是美麗的天鵝一樣的興奮快樂嗎?
編按:本文乃為宋泉盛牧師於美國加州灣區台灣基督教會於2004年4月18日之主日講道信息,承蒙應允轉載,特此致謝。內中經文選自《現代中文修訂版》。
(本文作者宋泉盛博士乃著名之亞洲神學家,現任世界歸正教會聯盟(WARC)主席,美國加州灣區台灣基督教會主任牧師。美國加州柏克萊太平洋神學院暨聯合神學研究院神學之退休教授。以宋博士的「類神學」(quasi-theology)為基礎所發展出的神學名詞之多,不勝枚舉。)
上帝與神
資料室
「請問你要買聖經嗎?」「要神版還是上帝版?」「啊?聖經還有神版和上帝版的分別啊?原文有不一樣的意思嗎?」
其實「神」或是「上帝」這個字的翻譯是從Elohim 而來,早期聖經的宣教士翻譯聖經的時候,有的人主張用「神」來翻譯這個字,有的人則主張用「上帝」。其實呢,兩個都可以使用,只是視對使用者來說,那個譯名比較能表達這位創造主。
和合本是1890年在上海召開的宣教士大會中,所決議要進行翻譯中文聖經的成品。當時是由各國派來的宣教士推派代表組成翻譯委員會;翻譯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些重要神學用詞要如何翻譯。
因為基督教不像天主教,有個像教宗或主教一般可做最後的裁決的權威者,這個爭論在眾多宣教士當中無法得到一致的答案;所以就交由聖經公會來解決。當時的英國聖經公會決定採用「上帝」的譯名,美國聖經公會要用「神」;討論了許久,各自有所堅持,後來的協議就是各自印刷不同譯名的聖經。
神學上的理由
支持翻譯為「神」的論點在於,希伯來文的Elohim是個屬名,可用來單指創造宇宙的那一位,也可泛指一般的神明而不是人。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中文的「神」這個名詞,剛好符合Elohim 的這兩個意思。
支持翻譯為「上帝」的理由,他們認為如果翻譯成「神」,容易跟一般的神明混淆,而且在中國古籍中「昊天上帝」被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所以用「上帝」來翻譯,才能夠表達出獨一崇高的意味。當然,遇到 Elohim 指一般神明的時候,還是把它翻譯成神,以示區別。
地方性的理由
有些地區,由於語言使用的習慣或宗教文化背景,一講到「神」,通常就聯想到眾多的神明,如果要指向那位崇高的神,感覺似乎有點混淆。對這樣的人來說,就會主張應該用「上帝」來翻譯 Elohim。 對於沒有這種顧慮的人,他們就會覺得使用「神」這個字來翻譯,是很自然的。
由於Elohim 譯為「神」或是「上帝」的作法,無法在宣教士中得到一致性的共識;最後美國和英國聖經公會同意各自印行神版或上帝版的和合本聖經。為了排版的關係,「神」這個字的前面於是加上一個空格,好讓兩個版本的版面頁數能夠一致。
後來拿到神版聖經的讀者,見到「神」前加有空格,不知道先前的翻譯歷史,才會以為是尊稱的特殊用法。其實,現在聖經公會提供這兩個版本,就是要讀者依使用習慣選擇「神版」或「上帝版」聖經。
所以也在這裡提醒讀者,當購買聖經時,可以看一下你所要購買的聖經書背上,如果有個類似 ※ 的符號,就代表它是「神版」。否則就要向所購買的對方,清楚告知所需的聖經是「神版」還是「上帝版」喔!
網路工具面面觀 – 小組查經
蔡哲民
離開學校以後,我們還是很懷念在學校裡面一起小組查經的時光。所以長久以來,我們就嘗試利用各種網路工具進行小組查經。我們曾經試過網路聊天室、NetMeeting、留言板等等工具。但是我們發現文字模式的聊天室、留言版耗費太多打字時間,讓滿腔的感想與心得無從表達,也無法做深入的議題討論。
NetMeeting雖說可以用影音做視訊會議,但只能一對一,而且影音傳遞會有相當的延遲,通訊品質也不佳,因此就算勉強開半個小時會議,也就覺得很累了。我們也測試過所謂的MCU,使得多人可以同時開會,但也是因為聲音延遲與通訊品質的問題,無法真正進入小組互相討論的情境之中。
這種無法透過網路工具進行小組討論的遺憾,一直到skype(http://www.skype.com)這個工具出現之後才終於有了便宜又有效的解決方案。目前skype僅能提供網路上的語音通訊,但因為品質很好(甚至可以不用耳機麥克風),聲音延遲不多,且具備多方通話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免費」,所以我們就可以自由使用這個工具來進行網路小組查經。查經進行的狀況如圖一。
圖一:利用skype進行小組查經的畫面。
不過,在實際的使用經驗上,我們發現單單依靠聲音來傳遞資訊,還是會有語焉不詳、模糊難辯的地方。這種時候,透過skype內建的即時訊息功能(如圖二)就能以文字的方式來補聲音的不足。但我們發現小組查經的形式如果不僅僅是以心得分享為主,那就需要能夠回顧整段聖經的思路與小組討論的過程。這樣的需求,透過skype的即時訊息功能並無法完全滿足。
圖二:skype即時信息功能。
為了讓整個網路查經小組的工具更加完備,我們另外寫了一套小組查經留言板系統。該系統提供身份認證的功能,使得小組以外的成員不能看到小組討論的內容。而且我們要求組員在查經前先貼出自己要報告的資料,查經後委由一位組員整理出小組的共識,重新張貼在留言板上。透過這樣的機制,我們就能順利掌握每個組員的意見、心得與問題,並且可以隨時回顧過去的查經成果,系統畫面如圖三。
圖三:網路小組查經留言板系統。
由於我們的組員中有幾位有良好的網路技術背景,所以我們更進一步將網路查經留言板做了強化,使得組員張貼的查經資料可以連結到網路上相關的聖經經文。這樣,使得遍佈於解經書上而難以翻找的經文參照,只要變成我們網路查經留言板的文章之後,只要按個鍵就可以自動跳出來,幫助小組進行時可以輕鬆檢驗組員找到的聖經註釋資料是否可靠,相關畫面如圖四、圖五。
圖四:組員張貼的查經資料內容,以及經文超連結。
圖五:點選圖四的 3:1-6 跳出來的畫面。
當然,既然是網路小組查經,我們也大量利用網路上的聖經工具,例如聖經公會的http://cb.fhl.net ,信望愛站的http://bible.fhl.net 都是我們進行查經時常用的參考網站。所以通常我們進行小組查經時,並不會攜帶紙本聖經。因為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以及我們大部分的參考資料都已經放置在網路上或者可以事先張貼在網路上,因此即使組員離開自己慣常上網的地方,也可以透過網咖、旅館的上網設備或甚至GRPS上網參與小組查經而不受影響。
雖然我們已經利用網路進行了好幾個月的定期小組查經,但目前的網路小組查經工具還不是非常成熟,skype最多僅能讓五台電腦進行多方通話,對於人數多一點的查經小組就無法支援了。最新的vskype (http://www.vskype.com) 雖能支援 200人一起多方通話,也能支援視訊會議,但穩定度與通話品質都還待加強,其他新的類似免費產品也都剛剛推出或將要推出,還不確定是否適用於小組查經。另外,文中提及很重要的輔助留言板系統,目前並無通用的產品(我們用的是自己開發的雛形軟體),可能必須利用其他虛擬社群軟體替代。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這些軟硬體技術漸漸的成熟,即使不是完全依賴網路來聯繫,小組查經也將不再是非得人人舟車勞頓到某個定點聚會不可,而是可以藉著網路科技,讓組員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享受一同認識主的樂趣。
(本文作者為信望愛資訊中心的技術組負責人,高雄醫學大學電算中心主任,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
走過半百的《太魯閣語聖經》
泰利
在山峰秀麗的花蓮太魯閣,天空中一抹微藍,棉花似的白雲蕩在山壁間。離太魯閣聞名國際的國家公園不遠,太魯閣的姬望紀念教會高高地佇立著。族人的熱情立即迎面而來,當開心地穿上特別為訪客訂做的綴有該族圖騰的衣服時,我們已經分享了太魯閣族人的喜悅。
數百人聚集在教會裡,安靜地等候。司會人員以太魯閣語禱告,向我們的父上帝獻上感謝,在會眾中的我們雖聽不懂這語言,卻也能感受到內中的激動。數名身穿太魯閣族服飾的白衣少女,開始在台前敲擊木琴,單一簡單的節奏,彷彿枝幹在風中彼此敲擊的音籟,一點兒也不遜於管風琴的華麗。兩名白衣少女,雙手高捧著新出版的「太魯閣語聖經」,隨著木琴的節奏,緩緩踏入會堂。少女恭謹地將聖經翻開,由司會人員朗朗讀出上帝的話語,開始了「太魯閣語聖經」(新舊約全書)的出版感恩禮拜。
一本聖經的翻譯與出版過程,可以走過半個世紀,是多少人的青春歲月所換來的?讓我們追溯到西元1953年,從美籍宣教士柯饒富牧師(Rev. Dr. Ralph Covell)來台從事聖經翻譯開始。
當時礙於政府大力推廣注音符號拼音系統的政策,故採用注音符號「ㄅㄆㄇ」系統,先行完成新約其中三卷之單行本,並於1963年由聖經公會出版第一版的「新約全書聖經」,也於1981年完成中太對照新約聖經。
同年基於信徒實際使用之方便,並開始舊約聖經翻譯工作。此次出版乃以羅馬字拼音對照中文,於1988年出版新舊約(舊約乃選摘本)中太對照譯本。最後於1995年開始翻譯並修訂全本聖經,並以羅馬字拼音完成全本《太魯閣語聖經》,於今年2005年10月出版,此乃完整之新舊約全書。
望著這滿頭銀髮的柯饒富牧師,以流利的太魯閣語向會眾致詞時,不禁為這美籍長者以半生的歲月,執意奉獻於地球彼端的一島嶼上的小族語言,而心生動容。想到當年柯牧師為這語言由文字整理紀錄開始學習,到後來能夠運用在聖經翻譯事工上,其中不知遇到多少挫折,讓人真是佩服。
如Yudaw Watan(族人予柯饒富牧師之族名)所說,雖然知道語言人口的漸減將導致該族語言的聖經乏人問津;然而,因為知道一本太魯閣語聖經的保留,亦是對該族文化的肯定。故身為翻譯參與人員,能看到太魯閣族群以母語閱讀聖經,讓上帝的話語如同自己族人說話一般,對族人表達出上帝的恩典與慈愛,這就是他不悔的道路。
太魯閣語聖經的完成,只是一個里程碑,並非終點。公會目前仍在進行的其他計畫中,有多少翻譯學者數十年來至今都還在默默耕耘當中。翻譯工作的過程中,大部分是很寂寞的;更有時因為現實的環境不允許,而拖長了計畫的工作時間,倘若因此導致辛苦了許多年的計畫叫停,真是可惜的事情。盼望信徒的代禱與奉獻,能協助聖經翻譯工作,與聖經公會的堅持一起同工。
2005年事工回顧
發行事工
1. 《台語新約附詩篇箴言 – 羅馬字/漢字對照》
乃為台語漢字與羅馬字相互對照經節的聖經,幫助讀者閱讀台語經文時,不再因讀音問題阻礙讀經進度。
2. 《台語有聲新約附詩篇箴言MP3》
鑑於對台語有聲聖經的需求,承長老教會陳賢豪牧師協助為本會錄製新約附詩篇箴言。特製成MP3格式,方便下載在各種形式之MP3播音器及電腦。
3. 《新舊約筆記本聖經》
該筆記本聖經大幅留白創新設計,適合記錄個人靈修心得感想,也可註記牧者講台證道大綱。
4. 《太魯閣語聖經》
由1956年開始至今,先後曾出版過「ㄅㄆㄇ版新約」、「舊約選摘本」與「中太新約/短舊約對照版」;終於今年出版新舊約全書。並已於主後2005年10月1日與長老教會太魯閣中會聯合假姬望紀念教會舉行感恩禮拜。
出版事工
1. 《和合本中文聖經研讀本》計畫
本會計畫於2001年開始,第二階段已順利進行中。該研讀本計畫於2007年完成,惟經費仍有不足,盼信徒以儘早提供信徒在讀經時的幫助。
2. 母語聖經翻譯計畫
母語聖經翻譯是本會長期投入的事工,每項計畫費時動輒數十年,其中所經歷之人事變遷與耗損,實非一般人所能瞭解。目前仍有《現代台語譯本》,《現代客語舊約聖經》及《鄒語聖經》等翻譯計畫進行中。
3. 《中文聖經解經手冊》計畫
台灣聖經公會自2002年起與SIL(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合作編寫《中文聖經解經手冊》。該原系列歷年來受到許多聖經學者推崇,相信不單是對學者或是信徒,都是很寶貴的研經資源。
4. 《兒童寶貝聖經 – 人物故事集》
本會再次得到丹麥SPH出版社授權,出版《兒童寶貝聖經》。該書乃將聖經人物依序介紹,內容圖片及文字皆活潑豐富,適合5歲至8歲之兒童閱讀。
宣教事工
1. 台語有聲聖經贈盲胞
經本會發起「台語有聲聖經贈盲胞」的捐贈活動,感謝信徒熱烈回應。總共奉獻588份。
2. 《牛仔聖經》青春大會串 – 高雄登場
鑑於去年在台北舉辦的「熱力四射‧扭轉人生」青年特會非常成功,得到各教會與單位的詢問與迴響。今年本會遂假高雄鳳山教會,預計將有1200名以上青年與會。
3. 普世聖經紀念主日
每年十二月之第二個主日為「普世聖經紀念主日」,今年適逢12月11日。本會將敬邀諸牧長為聖經公會之事工分享及會員招募等事工,至各教會問安。
讀者來信
季刊的文章很好,可以固定寄數份至我們機構嗎? – 台北恩友中心/ 汪弟兄
希望像多介紹不同的聖經譯本。知道各譯本的差別後,更能幫助自己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 – 台南/ 楊淑姿
請開始寄送聖經季刊,使我可以更瞭解聖經公會的事工,並明白聖經出版的情形與重要性。 – 台南/ 鍾讚光
我最欣賞的文章:「上山」
理由:自己曾在部落工作一年,印象深刻,感覺到神的自然界力量大過人! – 桃園/ 吳冬梅
我很喜歡「聖經與我」的文章,鼓勵我讀經。 – 高雄/ 黃顯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