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季刊11》第四卷第1期2004年3月

春天的腳步

編輯 / 徐淑貞

三月天,杜鵑花遍地開放的季節。樹梢及泥土上,悄悄地發出青綠的嫩芽;空氣中猶有些濕冷,卻也擋不住大地的綠意生機。神安排了萬象各有其時,自有它的美好,人實在應該向土地謙卑。

造物主對這世界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但對人類的自由意識卻給予無比的愛和包容,劉美君在「神的意念‧人的道路」中分享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而你想知道「生命的拼圖」在未完成之前,人生還有多少驚喜嗎?看看馮家熙以自己的經驗體會神何等的奇妙。

彭國瑋博士也繼續在本期中為我們說明「英文聖經的傳遞三」,相信大家也很期待。介紹了那麼多的英文聖經版本,您是否知道我們的中文聖經也有其他的版本呢?拜讀一下陳南州副院長的推薦「買本《現代中文譯本》來看吧」。聖經要怎麼看?林彩雲老師在「如何讀經」裡,提醒我們要透過聖經聽神的聲音。

猶如傳道書中所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倘若人不向土地謙卑,只知利用而不知愛惜,怕是要自取滅亡吧。

買本《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來看吧!

陳南州

《現代中文譯本》新舊約聖經初版發行那年(一九七九),我不但參加了聖經公會為《現代中文譯本》之發行所舉行的感恩紀念禮拜,也買了一本《現代中文譯本》的新舊約聖經。從此,我自己經常使用《現代中文譯本》,也常跟人說:「買本《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來看吧!」

由於從事青年事工的緣故,經常跟年輕人在一起,或教導青年人讀經,或和他們談論信仰,我常常被青年人的熱忱所感動,卻也為青年人對聖經缺乏認識、瞭解而憂心。問他們為甚麼不讀經,除了功課負擔重、升學壓力大之外,答案常是「看不懂!」我們的青年接受中文教育卻看不懂中文聖經?問題在哪裡?是聖經翻譯的問題!

目前一般教會所用的傳統中文譯本《中文和合本》是於一九一九年問世,距離《現代中文譯本》之出版,剛好相距六十年!語文在六十年間的變動可而知,青年人看不懂《中文和合本》是可以理解的。現代人有多少人還用「巳初」「午正」「申初」「酉初」(見《馬太》20:3,5,6)來表示時間?《現代中文譯本》作「上午九點鐘左右」「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鐘」「下午將近五點」豈不較為明白清楚?

另外一個翻譯問題不只是語文的現代化與否,而是涉及語文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翻譯的原則。聖經是要傳述上帝的話,但它卻是以人的語文來表達。既然藉用人的語文,就受到聖經編者或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文化等等因素所影響,對熟悉當代社會文化宗教的人而言,聖經的語文所要表達的內涵,他們沒有領悟上的難題,可是,對我們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舉幾個例子來說吧!

傳道書三書談到萬事有定時,在第五節《中文和合本》說:「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你的瞭解是什麼?為什麼把拋擲或堆聚石頭跟懷抱不懷抱連在一起?它真是論及跟石頭有關的時刻?看看《現代中文譯本》:「同房有時,分房有時;親熱有時,冷淡有時。」當代人所熟悉的隱喻我們不瞭解,如今說明了豈不是一看就懂?

以西結書八章十七節下半節,《中文和合本》說:「他們在這地遍行強暴,再三惹我發怒,他們手拿枝條舉向鼻前。」為什麼上主要因猶大人手拿枝條舉向鼻前而生氣?《現代中文譯本》怎麼翻譯?「看哪,他們以最無禮的舉動侮辱我。」此外,《現代中文譯本》也在此頁末作了附註:「『最無禮的舉動』:指當時的一種異教儀式,把樹枝指向別人的鼻子,表示輕蔑。」這不就解決了疑惑嗎?
羅馬書十二章二十節,《中文和合本》如此說:「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到他的頭上。』」(引自箴25:21-22)你讀完此節經文不會困惑嗎?為什麼說以善對待惡是一件那麼可怕的事?《現代中文譯本》是如此說:「聖經又說:『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渴了,就給他喝;你這樣做會使他羞慚交加。』」把俗語的意思說清楚了,我們就恍然大悟了。

其實不只是青年人可以從《現代中文譯本》獲得助益。在教會的查經聚會中,我也經常用對照不同譯本的方法來幫助信徒瞭解聖經,而大多數的人的反應是「看《現代中文譯本》之後,經文的意思更清晰了!」是的,《現代中文譯本》在每卷書前面增加該卷書之「簡介」、「提要」,幫助讀者瞭解該卷書之大意。此外,《現代中文譯本》在書末附有名詞淺註、題目索引、引文索引、引喻和類似字句索引、聖經年代表解和地圖,幾乎可以說是附上一本袖珍聖經小百科,對於喜愛讀經的來說,它的確是一本相當好的譯本。

福音本來就跟文化密切關聯,為要傳揚上帝的話給每個時代的人,聖經的翻譯本來就應當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修訂或重譯。以英文聖經為例,《修訂標準版聖經》(RSV)於一九五二年出版,其修訂本《新修訂標準版聖經》(NRSV)一九八九年出版;《新英文聖經》(NEB)一九七0年出版,其修訂本《修訂英文聖經》(REB)則於一九八九年出版。

《中文和合本聖經》已經出版近八十五年了,去買一本《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吧,好好看,你會發現它的功效比我所說的更多、更大! 

編按:本文轉載於《書中之書的新貌》,聯合聖經公會編,1997。

【本文作者為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生命的拼圖 – 中文《解經手冊》改寫計畫與我

馮家熙

2000年4月的一個上午,我提著簡單的行李和一根拐杖,離開了非洲,結束海外十年的宣教事奉和聖經翻譯工作。回到台灣後,醫院的舊同事很快便來找我,那時我在養病,可以說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很自然便回到醫療工作的領域去。再次穿上醫師服一點也不難,膝蓋的傷也不影響到牙科的工作,但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難道這就是上帝的帶領嗎?」如果這是另一個生涯單元的開始,那麼過去十年的經歷,又怎能解釋是源自同一隻著寫生命的手呢?生命的拼圖一時散落一地,不知如何整理。

2001年7月的某一個早上,家中電話鈴聲作響,是一通來自香港的長途電話,原來台灣聖經公會和差會代表正在那邊開會,他們打電話來,希望我能參與中文《解經手冊》的改寫工作,當時我的健康狀況已無法回到非洲,於是轉換工場至台灣,八月正式開始第一卷書卷 -《約翰書信》的改寫。

1999年是國際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年差會各國代表於美國北卡羅拉多洲舉行年會,會中定了一個長遠的工作目標-「2025異象」,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在全球所有需要聖經翻譯的族群中展開翻譯工作。要達成這個目標,差會需要加強與其它宣教機構的合作,同時提供母語翻譯員更多的訓練和幫助,而與台灣聖經公會合作的中文《解經手冊》改寫計畫是實踐2025年異象的重點事工之一。因應聖經翻譯工作的需求,改寫計畫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完成新約及舊約的創世記。在人力、物力充裕的情況下,預估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完成。

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我們先著手《約翰書信》的改寫,這個具導航作用的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正預備排版發行。在《約翰書信》開始後大約半年,我們開始舉行翻譯事工會議,成立新的翻譯隊伍,展開其它書卷的改寫工作。

改寫工作是由台灣聖經公會主持,參與改寫工作的成員大部份來自台灣,但也有來自香港和澳洲的成員,若客觀條件許可,還會在新加坡和北美招募新成員加入。原則上每一個翻譯隊伍由一位翻譯員和一位通曉聖經原文的改寫員組成,改寫程序來來回回分為六個階段。
中文《解經手冊》將會出版簡體字和繁體字兩個版本,除了簡、繁字體的差別外,也會就中、台兩地讀者的用詞習慣,採用不同的詞彙,但兩個版本的內容是一致的。另外我們也會同步發行電子版,方便使用電腦的讀者及母語翻譯員使用。

目前我在改寫計畫中擔任三個不同角色,主要的工作是翻譯員,在完成了《約翰書信》之後,接下來是改寫《路加福音》。另一個角色是訓練員,因為參與第一個導航計畫的改寫,因此要在翻譯工作坊中協助訓練工作,把過去的經驗傳遞給其他成員。另外我也是改寫計畫的行政同工之一。在離開非洲後,我以為跟聖經翻譯工作、跟差會的關係就此劃上句點,沒有想到上帝卻開了另一扇的門。在此我要感謝所有參與這個改寫計畫的工作伙伴,因為上帝藉著你們的手為我重組那幅散落的生命拼圖。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筆下的牧羊少年按著夢中指示,遠渡重洋,來到埃及的金字塔,赫然發現那裡跟本沒有寶藏。不過只有來過非洲,他才會知道真正藏寶的地點是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他出發的家鄉。在現實的世界裡,不知道中文《解經手冊》會不會是我的終點。 

【本文作者為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翻譯員】

聖經的傳遞(7) – 英文聖經的傳遞(3)

彭國瑋

編按:本文承接(期刊10)內文「英文聖經的翻譯(二)」

在二十世紀當中,丁道爾-詹姆士譯本的傳統繼續結出果實。1937年,國際宗教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Religious Education)授權美國標準譯本(ASV)的修訂工作,這個工作的成果便是「修訂標準譯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RSV)」。總共卅位學者參與了這個計畫。新約於1946年出版,舊約於1952年出版,次經的部分完成於1957年。至1977年出版了「擴充版」(Expanded Edition),其中除了天主教的次經之外,還包括了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使用的馬加比三書、四書,以及詩篇151篇。

標準修訂譯本出版之後,很快的又開始了再修訂的計畫,這個計畫的成果便是於1989-90年出版的「新標準修訂譯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RSV)」。

這個版本無論是經文鑑別與解經的學術水準都非常的高,同時在語言上,這個版本終於可以擺脫丁道爾-詹姆士譯本傳統中許多過時的詞彙,包括稱呼神時的特殊代名詞(Thee, Thy, Thou),同時仍能保持這個傳統的語感。這個譯本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夠成功的使用中性語言(inclusive language)在翻譯中,卻不會破壞經文原意的譯本。這可以是說廿世紀末丁道爾-詹姆士譯本「傳統與形式對等翻譯原則」最傑出的成就。對於嚴肅的聖經研究,我個人非常推薦這個譯本。

當修訂標準譯本(RSV)於1952年出版時,教會的回應可以說是毀譽參半。一方面,RSV在學術的成就上非常地高,在NRSV出版之前,RSV是英國聖經學術界最常用的英文聖經,同時天主教方面也大量的使用這個譯本。但另一方面,這個計畫是受到美國國家教協(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的資助,這在50-60年代美國基督教保守派與自由派的強烈對立的年代當中,令許多的保守派基督徒擔心這個譯本受到所謂「自由神學」的污染,因此對於RSV可以說是極端的不信任。

美國的保守派強烈覺得需要有一本他們可以信任的現代譯本,因此在保守派的陣營當中先後出現了許多的譯本。首先,1965年出版了「擴展聖經(Amplified Bible)」,1971年出版了「新美國標準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NASB)」(新約部分於1963年出版)。這兩本聖經都受到一個程度以上的歡迎,但是都不能取代「修訂譯本(RV)」,或者說「英王欽定本」,在保守基督教會中的地位。

終於到了1978年,「新國際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問世,這個情形才有所轉變。平心而論,新國際譯本在翻譯的成果上與前述這些譯本只能說是各有千秋,但是這個譯本在推出的時候,非常強調所有的翻譯同工都是信仰純正的保守派基督徒,這個宣傳策略終於使得這個譯本得到保守派教會的信任,同時目前在視RSV為新派譯本的保守派教會當中,新國際譯本已經開始逐漸取代「英王欽定本」的地位。

不過對於部分保守派的教會而言,「新國際譯本」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對於這些教會而言,1982年出版的「新英王詹姆士譯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 NKJV)」才是詹姆士譯本權威的延續。不過,「新英王詹姆士譯本」宣稱其為「1867年之後詹姆士譯本(KJV)首次主要的修訂」恐怕有些言過其實吧! 


【本文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博士(聖經研究),現任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聖經翻譯顧問。】

如何讀經

林彩雲

讀聖經,就是讓神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我們每天聽很多不同的聲音,有正面的、有負面的聲音;有柔和的、有吵雜的聲音;有建設性的幫助我們靈性成長靠近神的聲音;也有破壞性的使我們靈性退後遠離神的聲音。

我們每天應該保有一段安靜時間,讓神對我們說話,使我們的靈命得到調整,能夠享受神的愛,讓神做工在我們身上,去除一些對我們有負面的影響。限於篇幅的關係本文不談深入的研經,因深入的研經法關係到很多的層面(例如:背景資料、字義、句子結構、文體…);本文只針對靈修式的讀經及速讀聖經而談。

靈修式的讀經

1. 每天用至少十五分鐘。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和一個固定的讀經地方,會幫助我們養成恆常靈修的習慣。我的靈修習慣是在我不先靈修不吃早餐的情況下養成的。先吃靈糧再吃早餐是我多年的習慣。當然每個人的靈修時間未必要和我一樣 ,但是每日有固定的時間靈修是很重要的,你可選擇對你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2. 讀聖經以禱告開始,求主讓你明白所要讀的經文,透過當天讀的經文,對你說話,賜給你信息。

3. 靈修式的讀經最好是以聖經中的一卷書開始,一段一段的按順序讀,因為大部分的經文均有其上下文。若是我們靈修的讀經經節跳來跳去,離開經節的上下文,我們很難明白經文的真正意義,也很可能斷章取義,誤解或誤用聖經的話語。讀的時候,先將當日要讀的那段經文讀完一遍,了解大概的含意,讀第二遍的時候,較仔細的讀並可寫下靈修心得或靈修日記,思考這段經文主要的在說什麼?神透過這段經文要說什麼?對我說什麼?有那些神的激勵、安慰、提醒、應許,命令…?透過這段經文我對神有那些認識?對我自己有那些認識?對別人或世界有那些認識?這段經文如何應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與神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也可使用這段時間寫下今日一天時間使用的優先順序。

4. 最後將你讀經的心得化為禱告。藉著默想神的話語,我們的眼目和心思被提升,從我們可能的自我中心轉向神,從我們所面對的困難或挑戰轉向神和祂的智慧、慈愛、偉大、豐富、全能、聖潔…等。我們的信心便會被提升,對神有更多的認識,也能幫助我們超越外在的環境,我們的喜樂被加深。在禱告中可感謝神賜下靈修的話語及求主透過祂的話語改變你,賜你力量能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並進一步為他人代禱。

速讀聖經

若以每天讀三章舊約一章新約聖經三章的速度,一年可讀完整本聖經一遍。新約聖經由馬太福音開始,舊約聖經由創世記開始,逐卷閱讀。你也可以先讀完新約聖經,再讀完舊約聖經。記得我在信主前與兩位基督徒姊妹一起住,看她們每天都有靈修生活,因此我信主時,跟主求了一件事,就是求主幫助我信主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主果然幫助了我。

我先讀完新約聖經,再讀完舊約聖經。速讀聖經的優點是幫助我們認識聖經整體的脈絡,可以有鳥瞰的功效,對聖經產生整體的認識。速讀聖經時不要卡在讀不懂的部份,可以先作記號往後再去查考一些資料或請教人,一直繼續讀完整本聖經。而讀完整本聖經,也會幫助我們許多經文的了解,有以經解經的功效,有的以前不懂的經文讀到別卷經文時豁然明白。

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順服聆聽神話語的心,神就樂意對我們說話。我們也透過聆聽神的話語(藉著讀經、禱告、聽到、事件、環境、他人…)使我們認識神、祂的愛、祂的智慧和祂的偉大。有正確的讀經態度,禱告倚靠主和恆心毅力,能幫助我們在讀神的話語上更多的得著,更深的認識主,更多的成長,也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本文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師,授有「如何研經」課程。】

神的意念‧人的道路

張美君

 當我15歲的時候,父親安排我和姊姊到台灣讀書;不久,家鄉柬埔寨即傳來共產黨接管的消息,我們姊妹倆就如此在台灣住了24年。

在家鄉時,由於想學好英文,曾跟著其他同學一起到教會和外國宣教士學習。耳濡目染之下對基督教很仰慕,好奇於宣教士所敬拜的上帝,可是被母親反對,她說:「妳要去可以,離開家以後再去。」所以不敢去教會參加崇拜。到台灣後,由於進的是修女辦的教會學校,雖然沒有去過教會,但在這三年如一日的時間裡,我都向這位自己所不認識的神禱告一句話:「求祢保守我家人平安。」

在台灣多年,神的恩典帶領一個不會讀書的我,不必像許多僑生要輟學賺學費,而只要寒、暑假打工就夠支持自己的生活。每每讓我思想,那麼多年來神未曾使我缺乏 — 自己從不曾買過一塊香皂;且神不斷差派天使來關心、供應且照顧我。

一直到了高中後,住進學校的宿舍,就請同學帶我到當地的教會並受洗加入教會。在信仰的過程中,我接觸過許多傳道人與宣教士,讀了許多傳記,都使我滿腔熱血地想學習這樣的生活。尤其是《戴德生傳》和《韓婆婆傳》這兩本書,每次一讀,都特別感動;心中很清楚神也會帶領我走上這條奉獻的路。

於是大學畢業後,神帶領我接受神學院的訓練外,先後還經歷了在各個福音機構的服事;甚至也曾經為了體會實際社會生活而在坊間出版公司工作,這一切就是為了儘快進入服事的工場。然而,「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縱使我有奉獻的心,神卻使我從裝備自己到進入禾場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在台灣讀書時這些數不完的恩典,雖然比上不如 ─ 享受不到天倫之樂,比下卻足足有餘 ─ 神以祂那看不到的恩手,一直在扶持、看顧著我;於是在等候已久的機會裡,我以宣教士的身份再次踏上了睽晤許久的家園 — 柬埔寨。

再訪家園,已人事全非,父母雙親早已雙亡,其他手足也已四處離散不復尋。當初就是因為資質不夠好,父親擔心我以後的出路,才會讓我來台灣唸書,卻因此使我倖免於波布殘酷政權手段(1975-1979波布戰爭)。有一位牧師就曾以哥林多前書1: 25來鼓勵我這是神智慧的作為「因 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 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因此我願意做一個知恩、感恩、報恩的人,從有意願的心到走上這條宣教的路, 神透過不同的人來磨練我、刺激我、熬煉我、疼我、愛我 … 自己曾經要退縮,不願往前行,神都不斷用祂的話來安慰我、引導我。馬可福音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可5:19)主的話就是這樣深深激勵著我。

今天您問我害不害怕走這條不容易奉獻的不歸路?坦白說,我會怕。但我也會告訴您,我願意靠著神勇敢面對祂往前行。我相信呼召從神而來,只需靠祂往前行,其他一切只有交託在祂手中 ─ 「我深信那動了善工的 神,也必會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再來」(腓1:6)。 

[本文作者為基督教關懷協會之差派全職宣教士,現於柬埔寨擔任宣教事工。]

讀者回應

石劍平 弟兄
☺ 我最欣賞的文章: 天使心
☺ 理由: 該篇指出了現今基督徒只在某些特定的節日和活動才對人們付出關懷的作法是不對的,關懷應是持續不斷地付出才對,這樣才對得起上帝,對得起耶穌!沒錯!愛與關懷應是用做的,不是用說的;應是持續不斷的,不是選時間才做。
☺ 建議: 1. 希望能改成月刊。2. 希望能增加篇幅。

黃秀香 姊妹 高雄市
☺ 我最欣賞的文章: 天使心
☺ 理由: 用關懷的心,盡心盡力的為對方默默代禱,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 建議: 文章後面可增加默想或祈禱。

劉振寰 弟兄 台北縣
☺ 我最欣賞的文章: 從教會史談聖誕節的起源
☺ 理由: 時日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耶穌基督這位萬民普世救主確實在兩千年前誕生了,產生了一切事蹟,而並不因出生日期難考而發生絲毫質疑。
☺ 建議: 請惠予參酌增加頁數,三個月方得一讀,可望多增加若干屬靈分享,惠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