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變化
編輯/ 徐淑貞
在新的一年裡,聖經季刊也像個剛學走的小孩子,邁向了第二卷。在過去的幾期中,我們嘗試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封面及編排處理,盼望能把季刊定位對焦清楚,好成為人人的幫助。
在本期季刊中,為配合復活節,我們特請賴俊明總幹事為我們闡明「基督教信仰的憑據」,盼能藉此提醒大家耶穌道成肉身的真正意義。此外,彭國瑋博士繼續為我們解說「聖經的傳遞I」,而陳鳳翔在「研經DIY」裡告訴大家好用的研經工具。喜歡欣賞藝術名畫嗎?藉著「一本值得推薦的聖經入門」,房志榮神父提醒我們藝術與心靈的結合也引領我們了解神的話語。還想知道哪些讀經的方法,讀了陳賢豪牧師的「身歷其境」之後,就馬上行動吧。
新的展望新的年度,在此誠望您也有心靈更新的變化;我們很感謝讀者們的熱心建議與鼓勵,聖經季刊惟盼能在未來的歲月中,陪伴您繼續奔跑面前的道路。
聖經的傳遞(一) 印刷術發明之前舊約的抄傳
彭國瑋
談完了聖經的形成,我們接著要來看聖經的傳遞。在漫長的聖經傳遞歷史當中,主後1450年左右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是很重要的分水嶺。因此我們需要將「印刷術發明之前聖經的傳遞」與「印刷術發明之後聖經的傳遞」分開來討論。
希伯來文舊約抄本
談到舊約的抄傳,第一件事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的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而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亞蘭文寫成的。早期的希伯來文有它自己本身的字母,但是當舊約聖經進入到傳遞的過程時,希伯來文已經開始使用亞蘭文的字母書寫,因此這兩者在書寫上就字母而言是一樣的。
目前我們擁有最早的完整希伯來舊約抄本是<列寧格勒抄本>(Leningrad Codex),而<列寧格勒抄本>也是目前聖經公會出版的希伯來聖經BHS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的底本。除此,另外兩個重要的殘篇是大英博物館編號4445號的抄本(British Museum 4445; B),內容包含了大部分的五經。另一個更早的抄本是<開羅抄本>(Cairo Codex of Prophets; C),包含了全部的先知書。
這些抄本都是屬於馬索拉學者(或者馬索拉學派)的精心傑作。馬索拉學者的傳統,我們可以回溯到主後五百年,甚至可以回溯到被擄歸回之後的文士以斯拉,這些學者最重要的任務,恐怕也是唯一的任務,便是抄寫希伯來文聖經。他們的名稱「馬索拉」,在希伯來文當中是「計算」的意思,換句話說,這些馬索拉學者不僅抄寫希伯來聖經而已,他們同時發展出一套非常複雜的計算方式來計算每一頁當中不同字母出現的次數與地方,同時該頁當中的字數、節數。
用今天電腦的術語來說,馬索拉學者所做的是所謂「核算」的動作,透過這樣繁複的計算方式,馬索拉學者可以將抄寫時所犯的錯誤減到最低。事實上,如果我們說馬索拉學者的成就,是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類抄傳經典的最高成就,絕對不是一種過譽,因為在人類歷史當中,沒有任何的抄傳系統可以與馬索拉所發展的嚴謹系統相媲美。
然而,不僅馬索拉學者的嚴謹抄傳系統應該讓我們對舊約經文的可靠性有信心,我們不要忘了不只是希伯來文的舊約流傳了下來,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也流傳下來。
希臘本舊約抄本
早在主前250-150年之間,「舊約聖經」已經在北非埃及的亞歷山太城翻譯成希臘文。根據傳說,這個希臘文舊約聖經是由七十位當地的猶太長老在七十天內完成的。雖然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但這個希臘文的版本,根據前面的傳說,我們今天仍稱之為<七十士譯本>(或者七十子譯本)。
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擁有的<七十士譯本抄本>,可以回溯到主後四世紀上半葉的<梵蒂岡抄本>(Codex Vaticanus; B),以及主後四世紀下半葉的<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 )。當我們對照這些希臘文譯本的抄本與現有的希伯來文抄本,我們必須說,在內容上現有的希伯來文抄本是非常準確的。因此,因著這些希臘文的抄本,我們可以將舊約最早的證據拉前了六百年的時間。
不過,過去一百多年仍然有極端的學者會抱怨,希臘文的譯本與舊約聖經的編輯完成,仍然有六、七百年的距離,還是難以讓人滿意,同時七十士譯本究竟仍然是希臘文的翻譯,因此在決定特定字句的時候,並不一定都有用處。所以,舊約抄本的準確性,恐怕仍然是不完全讓人滿意,僅僅是可接受罷了。
死海古卷
但是這種情形從1947年開始,因著「死海古卷」的發現,有了戲劇化的轉變。「死海古卷」的發現,被譽為廿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但是這個發現不是專業考古學家的成果,而是一個住在死海附近的牧羊童,為了尋找他的羊時無意之間發現的。這個牧羊童在找羊的時候,隨意往死海附近的一些山洞投石頭,結果聽到的不是羊的叫聲,而是瓦罐破裂的聲音,進去一看,發現許多裝了皮卷的瓦罐,這些瓦罐輾轉地賣到古物市場,結果被認出來是舊約的經卷,接著從1949年開始,大規模的開挖便在死海的洞窟展開。
2000年是「死海古卷」研究五十週年,許多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從「死海古卷」的發現當中,我們有大量的抄本是希伯來文的聖經,幾乎涵蓋了所有舊約的經文。這些抄本的年代,早的可能是主前200-100年,晚期的也不會超過主後一世紀末,換句話說,死海古卷使得我們今天擁有的希伯來文抄本證據,一下子向前拉了一千年!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比對「死海古卷」與馬索拉學者抄寫的聖經時,之間相似的程度高到讓我們不能不佩服馬索拉學者的成就!因著「死海古卷」的發現,我們可以知道過去我們對於舊約聖經抄傳準確度的信心是對的,同時我們今天可以更大聲地對任何懷疑舊約抄傳準確性的人說:「如果我們不接受舊約抄傳的準確性,我們就不能相信任何公元前所流傳下來文獻的準確性!」
(本文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聖經翻譯顧問)
研經 DIY
陳鳳翔
信主時參加的第一個跟聖經有關的活動,是「聖經速讀」。若每天花20分鐘讀四章聖經,那麼全本聖經從創世記讀到啟示錄共1189章,花十個月就可以讀完一遍。扣掉生病、或不可抗拒的原因,那麼一年應該也可以讀完聖經一遍。
起初我以為研經就是像聖經速讀,每天讀幾章,外帶註釋書輔助。直到有天參加了研經班才知道「讀經」跟「研經」是不一樣的!輔導老師介紹了一系列的研經工具書。首先是各種聖經版本介紹(註一),因為才入門,不能把我們給弄糊塗或嚇傻了,所以只選用中文和合本與新國際英文版。接著是字典或辭典的用法(註二),可以瞭解該字詞在聖經中出現的次數、各種可能的意義,以及聖經一些字詞有關的歷史資料、考古佐證。最後是關於「彙編」(註三),將該原文字在聖經中出現的經節匯集輯錄,非常方便作主題研經,好比「潔淨」,彙編裡就把所有出現潔淨這個詞的經節列出。
那次研經的經文範圍是「羅馬書」。照著老師所教的,在紙上我們先將註釋書裡查到的資料填入「背景、作者、寫作時間、地點、寫作目的、本書特點」,這些都還蠻容易的,但接下來就是傷腦筋的「分段」。原來聖經本來是沒有分章分節分段的,所有的經節都連在一起。跟我們中國古人讀書一樣,會識字後接著學「斷句點逗」,才有辦法瞭解文意。而大家「斷句點逗」的地方不一樣,會造成文意有些出入!於是解經大師們對聖經「斷句點逗」不一樣,解出來的經就會有不同的重點與風格。
原本我只喜歡讀四福音書的,因為那裡記載很多有趣的故事,接著的使徒行傳還是敘事,也可勉強湊合著看。尤其是羅馬書、加拉太、哥林多、腓立比..,真是一卷比一卷無聊。但是一節一節的羅馬書在這種抽絲剝繭、反覆推敲下,竟然越來越生動有趣。我竟然可以進入作者的思路,跟著保羅的心情一起上下起伏,或激動、或快樂、或痛苦。就在研讀第五章時,我突然恍然大悟何謂「因信稱義」。雖然早就決志信主,但是過去所信的其實是「功德稱義」,我試著要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來滿足進入天堂的條件;但是信仰的真諦卻不是這樣,我們這些罪人是純粹蒙著上帝的恩典、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而白白稱義。
以前信仰對焦錯誤,造成生活行事疲憊,活在無恩的狀態下。因著瞭解「因信稱義」而歡喜快樂,重擔皆脫落,上帝的話語一解開,真的帶有莫大的能力。而這不過才開啟了我的研經之路而已呢!
(本文作者為當代與永恆網站站長)
註一:聖經版本。
1.希伯來文舊約Biblia Hebraica
2.希臘文新約Nestle-Aland 27、希臘文新約GNT
3.英文聖經版本(「新欽定版」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美國標準版本」New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新校定標準版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新國際版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4.中文聖經版本(「中文合和本」、「新標點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思高譯本」、「客家聖經」、「白話字聖經」)
註二:字典與辭典。
1.希伯來文字典 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T(Francis Brown, Samuel Driver, Charles Briggs合著)
2.希臘文字典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Bauer-Arndt-Gingrich-Danker著)或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T(J.H. Thayer著)。
3.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浸宣出版社,戴德理翻譯。
4.舊約神學辭典。華神出版。
5.聖經新辭典(上、下)。天道出版社。
註三:彙編。
1.原文編號新約字典彙編。封志理主編。福音証主協會總代理。
2.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浸宣出版社。
這是一個「好所在」
趙家瑋
如果你想想知道某句聖經經文的出處,或找些靈修材料,更甚者,想要知道中文聖經的由來,要到哪裡去找這些資料呢?不要懷疑,只要將滑鼠點一下,不出五分鐘,你就可以找到所有的答案。怎麼會有這麼容易的事?沒錯!答案就在中華民國聖經公會的網站上。
這個功能性強,又很實用的網站,是聖經公會對外與基督徒朋友聯繫的窗口。提起它的由來,還真要誇口一下。一般企業機構總要砸點銀子下去,才會有精美的網站呈現出來。但聖經公會的網站設計者,卻是由一個原本不懂網頁和網路的同工,憑著對神仰望的信心,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摸索,趕在二千年底以前作出雛形,於是中華民國聖經公會在資訊快捷的e世代網訊,終於有了自己的「窩」。
如果沒聽過「聖經公會」的名字,或不知道它在台灣的基督教界扮演什麼樣的功能,就到這個網站來吧!這裡詳細介紹了它的成立宗旨、事工內容和同工陣容。使用者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聖經公會在出版聖經、翻譯聖經和推廣聖經的事工上,已經默默服事了台灣的基督徒四十五年。另外,透過這個網站,使用者還可以瀏覽其他國家的聖經公會,了解他們的事工和推廣上帝話語的情況,藉機認識聖經公會這個大家庭。
有沒有試過「線上靈修」?如果您有個人靈修習慣,只要進入聖經公會網站首頁,頁面頂端的「今日讀經」躍入眼簾。這是一整年的靈修範圍,配合每個月的主題,每天都有固定範圍,是幫助使用者靈命進深的好工具。另外,若想以關鍵字搜尋經文出處,或同時比較其他聖經版本,聖經公會的網站都提供這些便捷的功能。
至於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聖經季刊」的內容。不論是神學文章或抒情小品,都令我覺得豐富而充實。如同沐浴在信仰的饗宴,使我飢渴的靈魂有如被春與滋潤。
這樣一個實用又解悶的網站,若不介紹給您,就太遺憾啦!事不宜遲,趕緊去瞧一瞧:http://www.biblesociety-tw.org 。另外,別忘了將您寶貴的回應,告訴聖經公會喲!
(本文作者為前聖經公會總幹事秘書,現任研讀本聖經計畫翻譯小組人員)
一本值得推薦的聖經入門:何恭上主編的《新舊約聖經名畫》
房志榮
我曾與《聖經名畫》一書的編著者何恭上先生討論過他的這本名著,深深覺得藉由觀賞書中的478幅畫及閱讀其生活行誼,讀者可以進入聖經要傳遞的訊息,然後再透過心靈的領悟和信德的提昇,登上天主啟示給我們的生命高峰,實在是一部很好的聖經入門。
編著者何恭上以一名「教外」人士的身份和立場,確能把握大部分聖經畫的精義。他所作的畫情分析,畫藝評估,內行周到,固不待言,即便是聖經文本的選擇、搭配、講解,也多獨到之處,且與教義不抵觸。當然,基督信徒根據自己的傳統和信仰立場,有時會覺得某一個解說不符合聖經作者(包括天主和人)的原意。其實這也無傷大雅,有些聖經的話本來就不好懂,因為天主的話有時的確不是按照人的常理說出的;我倒覺得一個非基督徒說出他對聖經的領悟,對我們信徒大有參考價值。書中提及的畫家大部份是基督信徒,他們這些表達天主的畫作,現在由一個儒家傳統的何先生來評賞、講解,更是一件令人欣賞的美事。
下面按照《聖經名畫》新約部分的頁數,指出何君以畫解經的獨到處。新約54頁談耶穌召徒,由對福音的敘述跳到若望福音,若望的精彩描述成了何君的主要素材。他的標題非常有趣:「隨緣選門徒,也被門徒出賣」。「耶穌選門徒,隨緣而已,並不強求,不勉強,有緣有意即可。但最重要的是耶穌的感召力,使人無法拒絕。」這裡已點出一個神學的難題:天主的至高主宰權和人的自由意志,並存不悖。
新約103頁威梅爾「耶穌,馬大與馬利亞」這幅畫已美不勝收,再加上對頁何君的講解,可以使默視此畫的人陶醉。馬大心想:「我要準備飯菜,又要清理房間,妹妹怎麼不來幫忙呢?」耶穌看看馬大,看她滿頭大汗,忙東忙西,無暇聽人講話,想去跟她說說話,倒聽她對耶穌說:「主啊!可否告訴馬利亞來幫幫我的忙!」耶穌卻說:「馬大,馬大,妳就一個人忙吧!讓馬利亞安安靜靜坐下來聽道,是一種上好的福份。」馬大望望耶穌,本來已經緊繃的臉現在卻露出笑容。是的,能靜靜聽道真也是難得的福份,有誰能從我們身邊把它奪走呢?上帝寧願祂所愛的人聽聽祂的話,好明白祂的心意,不願意人間為瑣瑣碎碎的雜事,失去聽上帝旨意的機會。
再來第198頁在解釋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及羅浮宮藏早期木雕基督像時,說『12世紀木雕「十字架上耶穌」及15世紀木雕「聖母抱子畫」,都在意識上解釋十字架在人類的救贖行動中,給人依靠的信心保證。它雖是小小十字架,當信徒甚至人類無所依據時,它像一座山,可以讓人依賴,甚至託付信心。』把小小十字架比做可依賴的山,也真有啟發性。
評述《聖經名畫》這本書,有許多不同、甚至互相衝突的思潮和情緒在心中澎湃起伏。在一幅情意綿密,技藝純熟,引人入勝的聖經畫前,一方面驚嘆畫家的體貼入微,善解人(天)意的筆觸,而相偕跨入美術的天地和精神的仙境,另一方面又感到純美的不易把握,和天國的稍縱即逝和若即若離。
新約後面「主編者的話:感悟悲壯生命的光熱」一篇是何君自己簽署。從這一篇的主題已可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及他願藉這些名畫及其解釋所散發的光熱。在此特節錄篇中的話作證:「聖經與名畫的結合有無與倫比的份量。名畫在細膩又深刻的描摹中,傳播聖經的聖愛和光輝。‧‧‧背負十字架的基督成為人類遠離苦難的救世主,聖愛所散發的光與熱也就無遠弗屆了。」
(本文作者為聖經公會董事,現任教於輔大神學院)
復活─ 基督教信仰的憑據
賴俊明
世人都知道耶誕節,也跟著教會一起大肆慶祝耶穌的誕生日。但是,對基督徒來說,比耶穌基督誕生更重要的是祂的「復活」,很可惜,許多人卻不能體會耶穌「復活」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對耶穌的復活獻上感謝。
在初代教會時期,滿腹經學的保羅,非常熟知該用何種題材來說服人;但是當他抵達當時的學術中心地 –雅典城,卻選擇傳揚耶穌的復活,而招致當地人的譏笑:「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什麼?」到後來,因為他們想瞭解保羅所傳講的新學說,而把保羅帶到討論學術的亞略巴古議會上演講;保羅在哲學家們前所做的結論,還是說了這死人(耶穌)復活的事。為什麼?豈非自討沒趣?按常理,我們必會找聽眾所喜歡聽,容易瞭解的東西來講,可是保羅偏偏選擇了眾人最無法接受的議題。
其實,復活節是早期教會最先慶祝的基督教節期,因為復活節是基督教信仰最根本的基要和憑據。沒有「復活」則表示耶穌只不過是一個好人,或者只是一位偉大的道德家、社會改革家、教育家;雖然祂轟轟烈烈地死了,也不過換來別人的惋惜而已。但對於長期被羅馬統治的猶太人,尤其是跟隨祂吃盡苦頭的門徒而言,則是極大的失望,事實證明祂沒有抵抗或打敗惡勢力,更沒有從十架上下來懲罰譏笑祂的暴力權勢,門徒們傷心失望地躲起來,或回去重操舊業。
然而,是什麼使門徒重新得力,從沮喪,軟弱變成振奮和剛強地傳揚耶穌是基督,是救主,是彌賽亞呢?因為他們遇見了復活的主。
復活的耶穌向他們顯現,他們才確信祂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揀選設立為拯救世人的彌賽亞,就連祂之被釘十字架都是有意義的。因此他們一變而勇敢地見證說:「關於這位耶穌,聖經說過:『你們的泥水匠丟棄的這塊石頭,已成為最重要的基石。』拯救只從祂而來,因為天下人間,上帝並沒有賜下任何其他的名,或我們可以藉著而得救的。」看見彼得和約翰那麼勇敢,又知道他們原是未受過教育的平民,使得連迫害他們的猶太人都很驚奇。
另外,激烈地反對基督教,四處攻擊或逮捕基督徒的保羅,竟然會願意一心一意忠心傳揚耶穌和祂的復活,甚至於被人譏笑、攻擊、陷害、坐牢也在所不惜呢?為何有如此大的改變呢?因為復活的主耶穌在保羅往大馬色的途中向他顯現。使保羅真正瞭解,他一生追求、敬愛服事的上帝果然差遣耶穌降世為人,為世上罪人被釘十字架而死,復活證明這一切,這樣的體驗使他願意獻身傳揚耶穌,就是賠上生命也在所不惜。為了這緣故,他雖面對雅典的哲學家們,仍然不能不說到復活的信息,因為不信復活的主,就無信的憑據,所以他說:「因為上帝已經定下日子,要藉著他所揀選的一個人,用公義來審判全世界;由於使這一個人從死裡復活,他已經把憑據給了全人類。」(使徒行傳17:31)
當保羅如此宣揚見證主的復活時,世人產生了兩種反應:一種人譏笑他,但另一種人,例如亞略巴古的議員丟尼修,不但繼續聽他的宣講,也成為基督徒(使徒行傳17:34)。由此看來,避免傳講耶穌復活的福音,也許換來滿堂喝采;反之,傳講耶穌和祂的復活,可能隨時招來人們的譏笑,卻能換來基於信仰的憑據,而接受耶穌基督的信徒。我們應牢記於心,努力去傳揚耶穌和祂的復活,不以傳揚此福音為恥,好為耶穌得更多人。(編按:本文聖經經文皆使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聖經公會總幹事)
身歷其境
陳賢豪
聖經之重要,基督徒人人皆知,詩篇一一九全篇與十九:7-10說得淋漓盡致,「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十九:10)。但聖經一見就能明白的經文雖有,卻不是很多。例如「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或「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大家都容易明白。而大多數的經文,有如埃提阿伯太監所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徒八:31)可見讀聖經還是需要有方法的,這也是所有渴慕追求屬靈生命長進的基督徒共同的呼聲。
首先,讀經的第一步就是要「身歷其境」,進入該段經文的事實,重回該經文的歷史場景,將自己置身其中,來了解真正的原意,然後再回到現今的處境,就知道上帝藉著聖經該段經文,對今日此時此地的我們在說什麼。這是每一位讀經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林後三:6告訴我們讀經「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不知經文脈絡之實況憑著字句斷章取義的強解是非常危險的,不但容易進入信仰的極端,而還自以為是,進入歧途而不自知。
如何「身歷其境」重回經文的歷史場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新聞學」所強調的新聞七要素,「七W」,我則加上一「D」,一共八樣。如果讀經時,在每一卷或每一段經文上,都能很清楚的回答這八個問題,就必能明白其精意,並了解上帝藉該段經文今日對我們要說的話。
1. Who:該段經文的作者,或該句話是誰說的。
2. Whom:該段經文原來是對誰說的,該卷書或該句話的對象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3. Where :寫作的地點在哪裡?不同地點就有不同的意義。如保羅書信裡的內容在監獄時所寫的書信就和其他地點所寫的情形不同。
4. When:寫作時間、年代或時刻。這攸關當時的時代背景。如耶穌初期傳道或後期說的話,有時意義不同。如太十七:9在變貌山上,「耶穌吩咐說: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在治好大痲瘋者後「耶穌嚴嚴的囑咐他,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可一:44);與離世前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宣傳主的福音。皆因時因地不同,前後並不矛盾。
5. Why:為何說那比喻,為何說出那句話。因由很重要,如徒十六:31「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為何保羅當時這樣說呢?又如五旬節彼得對「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徒二:38)都有其因由;為何有舉世聞名的「愛的真締」(林前十三章)?為何有今日結婚典禮常用的弗五:21-33?知其因就知道當時保羅並不是為今日基督徒結婚典禮用的,乃是喻指基督與教會說的(弗五:32)。
6. What:主要在說什麼?每卷書、每段經文都有其主旨與中心信息。
7. Which或How:如何選擇或如何去行。如耶穌說完比喻後,到底要聽者如何去行?路十:25-37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37)到底耶穌要聽者去作什麼呢?路十五:11-32浪子回頭的比喻,耶穌要聽者去作什麼呢?
8. Do:我們讀完該節或該段經文,明白原意後,今日的我該如何行呢?這是最重要應用的課題,讀經不是為別人讀,也不只是為得聖經知識而成「道理精」,最重要就是經文對我說什麼。太七:24耶穌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申廿八:1「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上帝的話,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祂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約二:5水變酒的神蹟中,耶穌的母親告訴用人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聖經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作,這是讀經最重要的目的。
其實我們聽講道,或參加查經聚會時,不難發現帶領者要帶領大家了解該段經文時,總會先介紹相關的背景(就是有關的人、事、時、地、物),提醒大家回到當時的聖經實況裡面去體會與了解原意,然後再帶領大家回到現今,講出今日的應用來。上述的「身歷其境」可說是細部的分解動作,這是每一位讀經者要了解聖經,最基本、最重要、也是不能缺少的第一步。
(本文作者為聯合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編著有<一年讀聖經一次填充卷>及其他相關著作)
讀者回應 4
聖經季刊是非常好的一本刊物,能增進讀經的效率,幫助認識神的話,使我獲益良多。
(屏東市 許富美)
我很喜歡聖經季刊,內容編寫非常用心。
(新店市 王琳)
建議聖經季刊多舉辦一些活動,讓多點人知道這份刊物。也可考慮邀請知名人士參與共同舉辦慈善公益活動。
(中和市 楊屏芳)
拜讀聖經季刊聖經溯源系列等文章,淺出深入,增益匪淺。現擬訂閱貴刊,敬請按期傳寄。另請加寄原載有彭國瑋先生的文章「舊約如何形成」的季刊一份,謝謝。
(美國華盛頓州 葉少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