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平安夜
編輯/ 徐淑貞
能夠想像嗎?今年開始過沒有特別節目的聖誕夜。想必有些基督徒要開始著慌了,那怎麼辦?沒有聖誕大會的聖誕夜,我們怎麼慶祝聖誕節啊?不慶祝聖誕節的話,別人怎麼能知道基督徒的特色呢?
本期的聖誕特刊中,賴俊明牧師在「歡樂聖誕的省思」一文,提醒我們何為聖誕節的意義。不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放假慶祝聖誕節,有沒有關係?「失落的年代」裡,廖上信院長為我們娓娓詳細地解說。在「砲火中的平安夜」,殘酷的戰爭中出現了人性光輝的一面。每個人都喜歡收到「禮物」,您想過耶穌喜歡我們送什麼禮物給祂嗎?
讓我們回溯一下,二千多年前的那一個聖誕夜是怎麼慶祝的呢?小小破舊的馬槽裡,安睡著的小耶穌,油燈漫著靜寍微弱的火光,遙遠的天際傳來天使的歌聲,聖誕夜,平安夜‧‧‧
歡樂聖誕的省思
賴俊明
又是普天高歌頌揚耶穌降生的聖誕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且充滿希望的日子;因為耶穌的誕生帶給人類新的紀元,新的生命。
然而,在這充滿喜樂氣氛的聖誕季節裡,我們若仔細觀察,必會發現一個很畸形的現象;就是對於聖誕「節」的來臨最在意,最具濃厚興趣的並非是基督徒,而是那些在大街小巷、竭盡所能地裝飾多姿多彩的商店,把「節慶」連結到狂歡作樂,世俗化「聖誕派對」的商人們。
而身為信徒的我們,是否該反省深思聖誕意義和其價值;到底普世歡騰是在慶祝什麼?只是為熱鬧的氣氛,禮物,甚至是歡唱詩歌,表演節目嗎?到底耶穌降生是為了什麼?
祂來是為自己嗎?
耶穌降世是為自己的享受嗎?若是為享受,祂大可高居天上。然而祂卻撇下天上一切的榮華,降生在馬槽,又差點被希律王所屠殺。在耶穌的一生中,饑渴時需求助他人,忙時連飯也顧不得吃,經常身無分文,甚至「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人子(耶穌自稱)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在祂短暫的人生中,全無物質的享受可言。
祂來是為求自己的富貴榮華嗎?
祂原是神,萬物之主,降生來到世上,而世人卻不接納祂。祂一生都是以『借方』之身份出現,出生的馬槽是向伯利恆客棧的主人借來的,講道的漁船是向門徒借來的,與門徒共守聖餐的樓房也是借來的。甚至死後安葬的墳墓也是向亞利馬太人約瑟借來用的。這位萬王之王的耶穌來到世上,極其卑微,貧無所有;祂的降生絕不是為己。
祂來是為世人嗎?
是的,祂來確實是為世人。但是,是為世人做什麼呢?祂來,不是要作人類的「完人之範」人上人或成為人類的英雄;當然,祂的一生形象最完美不過,是信徒人類所應效法的,但是祂主要的目的不在此。祂降世是為拯救世上所有的罪人,叫一切相信祂是真神及人類救主的信眾,能夠得蒙救贖,成為神的子女,並獲得永生。
耶穌來世上,也不是為要作民族的領袖。雖然聖經明示祂被認為生下來就作猶太人的王(馬太2:2)。然而祂在猶太野地用五餅二魚餵飽眾人,而群眾要擁戴祂為王,祂卻退到曠野(約翰6:15)。祂在羅馬的巡撫彼拉多面前也宣告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18:36)。祂為人類所要建立的是神的國度,是通天的道路。
祂來到世上並不是要當國家的革命英雄;雖然祂出生時的歲月,時值祂的民族猶太人處於羅馬帝國政府的淫威鐵蹄之下,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猶太人正渴望得著拯救解放。在當時,若能有一位像耶穌這麼為人擁戴的革命英雄,登高一呼,勢必眾人會為之干戈,群起革命,重建一個新的猶太國。但是耶穌沒有如此行,祂看得更深,更久遠;祂不是來革羅馬政府的命,乃是要叫人革新自己的心靈。祂清楚地宣告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重生,斷不能見神的國。」「從肉體生的是肉體,從靈生的乃是靈。」「你們若不悔改,必要如此滅亡。」「你們要結出悔改的果子來,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祂來到世上是為要世人從祂得道路,真理和生命而來。
祂來為要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使命
耶穌降世之使命誠如希伯來書10:5-7所說:
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
神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
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
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
那時我說: 神啊,我來了,
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整本聖經中,都不斷提到耶穌降世的使命即在「拯救罪人」。耶穌為完成這種使命,祂不但降生為人,更為拯救世人而捨命在十字架上,成為世人的救贖者。聖經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為人的贖價。」(馬太20:28)祂愛我們,為我們捨己,這是每一位受救贖的基督徒所能經歷見證的。故我們有這麼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世人:即耶穌的降生並非只為我,更為所有神所創造的世人。而我們慶祝聖誕節的主要意義,也就在感謝神子耶穌降生救贖世人的大恩,同時也慶祝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因祂的降生而共享祂的救恩。
(本文作者為聖經公會總幹事)
失落的年代 ─ 耶穌誕生年日的探討
廖上信
耶穌基督如今已被公認為有史以來世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的「生日」自然為大眾所紀念,也成了普天同慶,舉世歡騰的最佳節日,為人人皆知的「聖誕節」(Christmas)。
不過,身為一介加利利的木匠之子,耶穌如今能夠擁有全世界最響亮的名字的確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而逐漸形成的。就憑這一點,我們可想而知,耶穌的「生日」,若能成為大眾所慶祝的節日,也得等上好一大段日子之後的事了。當然,若有所謂慶祝聖誕節之事,也應從教會開始做起,只是初期教會並不重視此事。在最早的新約作品保羅書信裡,保羅只指出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的事實之外(參羅8:3,加4:4,提前2:5等),並無提及有關耶穌出生的事。馬太、路加和約翰在他們的福音書裡,雖對耶穌的誕生做了不同的報導,但從無明確地指出他是在何年何月何日出生的。
今天,我們對耶穌誕生的年月日並無正確的資料。羅馬僧侶依格斯(Dionysius Exiguus)曾於第六世紀(死於約526年)首次推算耶穌的出生年,以此作為「公元」(基督教紀元Christian era)的開始,但他在推算上有所失誤,並不正確。福音書提供三項資料可作為判斷的依據:
其一是,耶穌降生在希律王在位年間(太2:1),希律王於公元前四年逝世,為此耶穌的出生應比這更早才是正確的;其二是,所謂「伯利恆之星」的出現(太2:2,9),可借助於天文學上的資料作有關慧星出現的歷史考證;其三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實施戶口調查,報名上冊的事(路2:2),可從歷史的考證得知應屬何年。依此三項資料之判斷,耶穌的出生年應在公元前七至五年之間,到底是那一年,則無一致的見解。不過,筆者認為公元前六年的可能性頗高,這是根據馬太福音二章十六節中「兩歲以下」一詞所做的判斷。
那麼有關耶穌基督降生的正確日子就更不得而知了;但我們知道,到了第四世紀,羅馬教會已開始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至於為什麼教會選定當時盛行於世的拜日教(Mithraism)所舉行的太陽神慶典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至少有下列三個因素:
一、 在新約中日頭或光是基督的表徵,基督的降生就如光進入黑暗中一般。因此,以公義的太陽代表基督是符合新約的教訓。
二、 從第二世紀中葉起原先在教會中所謂的「主日」(the Lord’s Day)就成了「週日」(Sunday),這意味著基督徒已認定基督復活的救贖作為與太陽的表徵有關。
三、 君士坦丁大帝的政策有意將太陽崇拜與基督崇拜結合在一起,並於公元321年正式宣佈,以基督徒所遵守的主日(週日)作為公休日。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我們發現羅馬地區於公元336年開始以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聖誕節。這種改變就由西方向東方逐漸地進行著;公元379年有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 329-390)首次在君士坦丁堡,公元386年有屈梭多模(Chrysosdom, 344-407)首次在敘利亞的安提阿倡導此事,最後於公元431年埃及地區也以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慶祝聖誕節。到此時可說,以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聖誕節之風氣遍及羅馬帝國,且此後代代皆以此特定的日子慶祝救主耶穌基督的誕生。
聖誕節意味著上帝賜下最令人驚喜的禮物;耶穌基督的降生是「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的具體表現。上帝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所指的第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1:14)的事實。因此,耶穌基督的降生被稱為「以馬內利」,意即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上帝成為人親自來到世上是上帝藉著聖誕節帶給世人最大的禮物,最令人驚喜的信息。不僅如此,上帝以「非常的方式」降生為人也令人驚喜不已;祂雖藉著馬利亞從聖靈的懷孕而降生(太1:18;路1:35)但卻屈身卑微地出生在馬槽裡(路2:7),祂的生日又不為人所知,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誠如經上所記載的:「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聖誕節所傳揚的是世上最令人驚喜的信息;不僅上帝所給予世人的是什麼(what),連祂如何(how)給,都是最令人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的,而我們驚喜的回應是,「怎麼有這事呢」(參路1:34)。
聖誕節也顯示上帝終末拯救作為的開始;照理說,沒有聖誕節所突顯道成肉身的基督論,也就沒有復活節所詮釋基督事件的拯救意義。不過,使徒的信息卻圍繞著後者,唯有基督的死與復活是完全福音的內容。在新約聖經裡,我們所看見的確是如此,在耶穌基督的故事中,祂的死與復活是中心事件,連那些提及祂降生的經文,也脫離不了這中心的主題,就如當保羅提及「上帝差遣祂的兒子,來到世上時」,他所著重的不僅在於耶穌基督降生的事實本身,更是其目的;降生的目的是為我們贖罪(羅8:3),要把我們從律法的咒詛之下贖出來,叫我們重得兒子的名份(加4:4-5; 3:13)。
故此,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教義必須從祂的死與復活事件的意義去理解,而非倒過來理解。從基督信仰的角度著眼,一切都是從慶祝復活節開始,而非聖誕節,就憑這一點,我們也可適當的理解,為何初期教會不慶祝聖誕節的道理。不過,無庸置疑的是,聖誕節是復活節的「序幕」,宣告救恩的來臨(大1:21; 路2:10-11),上帝終末決定性拯救作為的開始。
(本文作者為台灣神學院院長,哈特福神學院Hartford Seminary Foundation哲學博士學位,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博士後研究)
祂的一生 Discovery Bible
徐淑貞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的神往往藉著聖經上的信息,不但超越了時間、空間;也對不同的民族或文化,甚至對不同的年齡層來說話。同時,藉著聖經我們也可以看到,神如何在人的身上作為,以致於我們可以在今日感覺到祂的同在。
《祂的一生》、《Discovery Bible》就是兩本呈現新約故事的書。為了讓經文自己來對讀者說話,這兩本書中並沒有加上太多的解釋。而是藉著訓練有素的畫家,藉著這150年來所有新約時代的考古文物發現,以連環漫畫的型態,畫出了耶穌當時的生活背景,希望可以把聖經中奧妙的信息帶給各種不同的年齡層。
針對教會的需要,《祂的一生》和《Discovery Bible》頗適合青少團契的指定閱讀材料。這兩本作品,雖出自於不同的出版單位,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同一種方式把福音帶到世人的眼前。《祂的一生》內頁中還另加上經文,而《Discovery Bible》則是以英文編寫,所以也很適合青少或大專學生閱讀。
在這聖誕季節中,要想完整地瞭解耶穌的生平,就讓《祂的一生》和《Discovery Bible》幫助您輕鬆地達成目標吧。
(本文作者為聖經季刊編輯)
禮 物
佚名
金兒向爸爸媽媽道了晚安,同到自己的臥室裡,在上床睡覺以前,將一隻乾淨的襪子釘在床頭,因為他聽媽媽說,今夜聖誕老人會將聖誕禮物放在他的襪子。
好容易才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聖誕老人駕著車子來了,許多小朋友歡呼著擁上前去,他們都伸出手來,希望得到他們所喜愛的聖誕禮物;然而他們失望了,他們看見聖誕老人的車子是空的,背包裏也是空的。
「小朋友們!」聖誕老人從車子上站起來,用低沉而和善的聲音對他們說:「今天我不是來給你們送禮物的,我是來向你們收取禮物的。」
「收取什麼禮物?」一個男孩子粗聲地問。「送給耶穌的禮物!今天不是耶穌的生日麼?」小朋友們都不作聲了,他們失望地望著聖誕老人。
「小朋友們,耶穌當然不需要你們送祂什麼,但你們若願意送祂什麼,祂會很高興的。祂會將你們所送的禮物,轉送給那些貧苦的和那些還沒有信祂的小朋友們,叫他們也能過個快樂的聖誕節。」
但小朋友們一動也不動,都把他們的手插在口袋裡。
「誰願意作第一個送禮物的呢?」聖誕老人大聲喊著。沒有一個小朋友回答他的話,相反的,有些小朋友卻打算溜走了。金兒注視看聖誕老人的臉,那漲紅了的臉,那失望的臉……終於,他看見從聖誕老人的眼中湧出了眼淚。
金兒驚醒了。他睜睜眼睛,望見床頭的襪子,看見裏面充滿了禮物。他趕緊爬起來,拿著那襪子往外面跑。他記起了睡在街角屋簷下的兩個討飯的小孩子。
金兒走到他們身旁,他們正熟睡著,金兒含笑地望了望他們,然後將那裝滿禮物的襪子輕輕地放在他們身旁。
砲火中的平安
佚名
一八七0年普法戰爭時代。當時德軍業已迫抵巴黎城下,那正是一個瑞雪紛飛的聖誕夜。在塞茵河畔,有一排法軍固守,他們三五成群,散臥在戰壕中,與對岸敵對的德軍此起彼落地互相射擊。
突然,附近希斯恩村中,有個教堂的鐘聲響了,接著,遠近的教堂都鳴起了莊嚴沉重的鐘聲,此起彼落。這時,戰壕中有一士兵發出了悲歎聲:「午夜了,聖誕到了,這是甚麼聖誕啊!」這人名叫李諾,是一個純為滿腔熱血所驅使而投筆從戎的藝術家,這種夜半鐘聲聖誕悄然而臨的情境,深深使他悲切又感動。
他忽然忘卻了戰爭所有的恐怖,以及他四週的槍林,他猛地跳出了戰壕,開始唱亞丹所作的聖誕名曲「聖夜」(O Holy Night)。他有優美的歌喉,其歌聲娓婉動人,初時因他目標畢露,有子彈向他飛過,但當他唱完了這首歌後,李諾驚異地發覺槍聲業已止息,莊嚴的岑寂籠罩了塞茵河西岸,他的同伴和敵人都已放下了槍桿,靜聆他的歌聲。
不久,從河的對岸,一種清幽的聲音又劃破了沉寂,那是一個德國士兵在唱普世所流行的聖誕歌曲「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
當歌聲起自寧靜的彼岸後,法軍士兵也聚精會神地聽著,正如方才對方的德軍靜聆李諾時一樣,這是一個難忘的聖誕夜,雙方的歌聲告訴人們,不管如何的仇恨、憤怒與死亡,世界上仍然有仁愛與善意存在。這時有一種神聖的威嚴宰制了大地的一切。
當歌聲最後終於消逝後,沉寂持續了好幾分鐘,就像人們仍在追戀看這片刻的神聖一樣。但其去何速,不久雙方槍聲復起,一如當初。槍聲後不久,一顆子彈終於結束了李諾的性命。當他倒下去的時候,世界失去了一個可愛的神的兒女,在黑暗掌權中,他還有勇氣發出一瞬間的仁慈的光輝。
他的同伴將永不會忘記 ─ 那塞茵河畔聖誕夜的歌聲所奔放出的優美的人性。
千禧年手抄本聖經
賴俊明
聖經,這本自古以來即深深影響人類歷史、政治、文化、教育、經濟、科學、音樂、繪畫等的偉大經典。在人類文明歷經三、四千年之間,由無數基督信仰的前輩先賢,冒著生命危險,甚至被殺被驅逐於荒島,仍然不畏死亡的威嚇,以一點一劃手抄方式來完成代代相傳之聖經。如今除了專家經典學者之外,一般基督徒鮮少有人能詳細知道聖經抄本流傳至今的神蹟奇事和所經歷的險象。
中華民國聖經公會從二000年九月一日,直到新世紀來臨的2001年,開始呼籲全國基督徒不分宗派,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以行動同心協力來抄寫 神所給我們的「新標點和合本」聖經,以資證明我們有意願在 神的話裡尋求合一的見證。
聖經公會發起「千禧年手抄本聖經」運動的意義即在於:
一、 讓現代的基督徒體驗古代信徒手抄聖經的不易和苦心。
早在三、四千年前,聖經是由歷代信仰偉人、先知口傳而後筆載草紙,刀刻皮革,慢慢匯集成的一本真理鉅著。其間不知多少信徒為抄錄此聖經而喪命於暴君,不知多少信徒為珍藏此經典而被抄家斬首。現今,即使要完整有序的抄寫聖經,也要專心集神,費九牛二虎之心力,才能勉強的完成一部手抄的聖經,況且其中的錯誤在所難免;由此可見,在古代要抄寫一本聖經之不易和苦心,更對前輩信仰者的貢獻倍加感恩。
二、 讓我們重新來歸向 神的話語。
正如先知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日子,我們相信當 神的子民回轉歸向 神的話語時,教會的復興必然來臨。因此,今天教會的信徒若以虔誠專注的口朗讀 神的話語,手寫 神的訓詞,心歸向 神的教導,則復興的火焰必然燃燒在 神的教會中。
藉著手抄聖經,盼望點燃復興的火炬,從每一位抄寫者到每一間教會,直到全國教會都被 神的話語燃亮起來,就像先知以西結書第三十七章所記載,連枯骨都能復生,成為耶和華極大復興的軍隊。
三、 讓我們明白 神奇妙偉大的作為和攝理。
要把一本共有1189章,31101節,共1409312字(中文新標點和合本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聖經抄寫在一般的紙上,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我們也無法預估會產生多少的抄寫錯誤。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聖經其原文(舊約是希伯來文,新約是希臘文)在歷經千年的演變,眾人的抄錄後,仍然毫無差錯,就和詩篇上所說的:「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現代中文譯本詩篇119:89)我們相信 神在掌管一切,若非祂奇妙的作為和管理,怎能使這歷經三、四千年的聖經,毫無錯誤的流傳至今呢?
四、 讓全國基督徒不分宗派,不分男女老少共同來建造教會合一的見證。
感謝 神,全國各主流教派,福音派,甚至地方教會、天主教會都熱烈鼓舞信徒踴躍參加,為此我們獻上一切的榮耀和讚美給全能三位一體的真神。當普世的教會在強調基督的肢體要有合一的見證時,我們相信唯有從聖經為中心的信仰,才有真正合一的機會,而台灣各教派重新來抄寫聖經,必能促進這種合一的契機。
這是中文聖經史上,第一本由全國六千位以上基督徒全力合作完成的聖經,它將永遠見證我們在台灣基督徒的合作和愛心;因為凡參與者,只要抄寫一節經文就需奉獻新台幣壹百元(美金約三元)。推動手抄本聖經之主要目的,在藉此籌募經費來製作盲人聖經和台灣原住民聖經。當台灣全國台語教會和國語教會皆有自己母語的聖經可使用時,我們盼望藉此抄本聖經之奉獻,喚起全國基督徒來關心那些被遺忘的原住民信徒和弱勢盲人族群,我們應該伸出愛心的援助,讓這些人也有他們所適用母語的聖經。
全國計有一百五十個以上教會、福音機構和家庭參與此聖經抄寫活動,計有六千多位信徒報名抄寫。年齡最長者九十歲,最年輕者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我們鼓勵只要會寫字,寫得能被看的清楚,大人小孩皆可參加;因此本聖經內中充滿各式各樣字體的筆跡,此亦為其可貴之處。
我們感謝全國各教會的弟兄姊妹熱烈地參與抄寫。如今這本手抄本聖經已經完成,能夠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我們將一切的榮耀歸給天上的父,也就是我們人類的救贖主上帝, 如同像聖經啟示錄第五章十三節所記載的:
「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
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
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
直到永永遠遠!」
阿門!
(完成之手抄本聖經已裝訂成兩套,一套置於本公會,另一套將置於美國聖經公會圖書館收藏。)





